从出生开始,我们都在不断地探索世界,世界太大了,无所不有,也无穷无尽,在探索的路上我们总会有无法理解的时候,遇到难以化解的波折。这时候我们会想起的最多是我们授业解惑的老师了,老师何其伟大,古往今来,无数文人毫不吝啬地用语言来赞扬老师。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老师,他是清华早期的教授;是我们国家近代物理学的重要奠基人;更是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他创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为中国发展输送了许多高质量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当之无愧的伟人,他就是——叶企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叶企孙的求学之路

1898年上海的夏天,叶企孙出生在书香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中,他有着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从小叶企孙的父亲就是一名严父,他对儿子的教导非常的严苛,但是叶企孙在学习上不仅努力而且聪颖,小小年纪就沉浸在书本之中,难以自拔。

少年时期的叶企孙不仅喜欢中华传统的古籍,在父亲开明的思想下,他得以接触大多人家忽略的西方科学文化。中西方文化都有涉及的叶企孙,视野更加广阔,知识的储蓄也越来越多。

在1911年,年仅12岁的叶企孙成为清华学堂第一批的学生,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他依然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1918年,叶企孙通过考试,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留美公费生,得到了去往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就读的宝贵机会,这个机会对于当时的孩子是非常难得的。

二、学富五车,回报祖国

来到芝加哥大学他进了大学三年级,教他的老师是在1946年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大师——布里奇曼,在大师的门下刻苦学习,两年后,叶企孙获得理学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达如此高度后,叶企孙觉得还不够,他求知若渴,想要有更有的知识来充实自己。1920年九月,他坚定地来到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进入研究学院继续他的学习之路。

众所周知,美国的大学制度和中国是不太一样的,中国是进入大学难,毕业容易;美国则是进入大学容易,毕业难。多少人进入哈佛辗转多年也没有拿到毕业资格证书。而成绩优异的叶企孙在1923年,也就是研究生就读的第三年,就成功拿到了博士学位。

在哈佛求学之旅结束后,他依然觉得自己只是还不够,大千世界,人类需要前行的路还有很多。在毕业这年的10月份,叶企孙告别美洲大陆,从欧洲回国。在此期间,他前后去了五个有名的国家,参观了当地著名的景点体会到了外国文化,也拜访了各个国家的同行们交流学术。

这一趟国外求学之旅可谓是收获满满,1924年的春天,他回到了他的家乡上海,学富五车的叶企孙希望将自己的知识传递给更多人。1925年的八月,他来到清华学校,也是现在清华大学的前身,担任副教授。

三、一身荣誉,晚年却沦为乞丐

在教学期间,叶企孙全心全意为理学教育发展而鞠躬尽瘁,他被聘任为理学院院长,在校刊上他发表文章:号召大家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要两手抓,要养成研究兴趣,切实做事。这在当今教育中仍是实用的学习观念。

叶企孙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家教育及科学事业,在清华大学开展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教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邓稼先、杨振宁、朱光亚等对中国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企孙一生都没有娶妻,带出了79位院士。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23名“两弹一勋”功勋获得者中,就有9位是他的学生,这是多么令人震惊的数据,叶企孙先生不亏被人尊称“大师中的大师”。

有能力,有见解,肯奉献的叶企孙先生,在为物理学教育贡献了多年后。先后聘任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常委委员等光荣职位,成为教育界的重要任务。

1966年,中央领导者展开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叶企孙先生也不幸被迫害,他被关押、抄家参加劳改。为了让学生不被自己所牵连,叶企孙将自己和所有学生都撇得干干净净的。

这场大革命的折磨持续到1975年结束,这时的叶企孙先生已经被酷刑折磨成了半个疯子,他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了重大的创伤。在街头乞讨时,还神志不清地喃喃着要回清华。

结语:

1977年一月,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叶企孙因抢救无效,逝世,终年79岁。叶企孙先生大公无私,没有妻子和孩子,他视学生为儿女,他以身作则,用一生所学回报祖国,用实际行动影响了大批科学工作者,我们怀念他,也向他表示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