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清县赵楼村有一位制作传统布鞋的能人,她沉默寡言,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一针一线纳鞋底的慢功夫上。

她低调又“固执”,为了保证传统布鞋的质量,她宁可慢工出细活,也不愿用机器替代,砸了自己的招牌。

她跟随时代步伐,不断将传统布鞋创新,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她就是传统布鞋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刘翠兰。

千层底手工布鞋制作技艺在民间流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起初是专为官员制作朝靴,到清代,纳底布鞋制作工艺逐渐成熟,演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千层底”。

近日,记者采访到了刘翠兰,倾听她“千层底”的故事。

38载坚守

一双鞋要纳2000多针

刘翠兰,今年54岁,自幼跟随祖母和妈妈学制传统布鞋,17岁时正式从业,目前已有38年了。

走进刘翠兰的工作室,她正忙着手中的活计,一手压着帮片放在缝纫机针头下,另一手拿着一个尖头镊子,精准地固定住折好的嵌线,缝纫机“哒哒哒”沿着美妙的弧形缝了一圈,再加另一根嵌线“哒哒哒”缝一圈,鞋帮才基本成型。动作娴熟且每道工序都很严格,在她身上,洋溢着一种特殊的匠人气质。

刘翠兰手工制作一双布鞋需要五六天时间,每双鞋的制作都要经过剪裁底样、填制千层底、纳底切底边、剪裁鞋梆等五十余道工序。

“手工纳底要求锥铤细,勒得紧,针码匀,拉力大,每平方寸要纳近80针,一双鞋要纳2000多针,针脚还得分布均匀,手工缝绱鞋时,紧绷楦形,平整服帖,绱鞋的针码更得间距齐整……”刘翠兰说。和做衣服相比,制鞋要精细得多,5毫米就是一个尺码,误差3毫米,鞋子就会太挤或者不跟脚。以往那个年代,会做布鞋的人很多,但能做出精致合脚鞋子的人却不多。鞋底纳线匀不匀,绲边齐不齐,鞋面平不平,全都影响着一双手工鞋的艺术性和舒适性。

30平方米

经营的是一种情怀

30平方米的工作室,摆满了鞋盒,货架上陈列着各种质地的鞋子,有些是棉布,有些是真皮的,还有一些是麻布的。女式鞋子分为拖鞋、休闲鞋等。布鞋多为千层底,式样轻巧、美观,与一般的布鞋相比,它更多了一份原汁原味、手工缝制的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式布鞋中有老百姓俗称的懒汉鞋,也有经过改良更适合现代人审美的布鞋。此外,还有皮面光洁、轻巧舒服的手工皮鞋。一排儿童各式布鞋,稚拙可爱,很抓人眼球。

一把剪刀传承了百年,放在手心沉甸甸的。“剪刀也一样,上百年的老物件,用着称手,也有感情。这其间包含着责任与执着。”刘翠兰手中握着一把已经磨得锃亮的剪刀,这是她的宝贝。

与时俱进

让传统手艺保持生命力

坚守传统老工艺,不忘推陈出新。曾有顾客发来自己喜欢的样式和要求,让刘翠兰私人定制,在传统布鞋的基础上加上防滑的牛筋底,“有特殊要求的顾客,我不能说是百分百做到完美,但我会努力尝试、研究,尽量满足顾客要求。”

2015年,守着30平方米的家庭作坊,刘翠兰通过互联网打通了人脉。老顾客要什么鞋子,微信上发来照片,选定颜色和尺码,鞋子做好了再快递过去。今年2月初,刘翠兰还开设了一家淘宝网店,利用网络渠道宣传传统布鞋。

如今,作为新一代非遗传人,刘翠兰萌生出了很多新的想法,这些想法正一步步实现。她说:“老手艺既要继承传统,更要创新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才能真正走进更多老百姓的生活。”(记者 张泰源)

- END -

来源:廊坊都市报

编辑:白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