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远古时代开始,面食就是我国最主要的口粮之一,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殷商时期。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青海省民和县发掘古代遗址时,曾发现一锅距今4000多年的面条,由此证明,面条起源于中国。

受气候、地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小麦种植面积较广,而南方地区的水稻产量较高,因此素有“北面南米”之说。

各地依循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地域风俗,精进制作技术,发展出具有不同风味口感的各类面食。其中,陕西更是被称为“面食王国”,如biangbiang面、臊子面、油泼面、摆汤面、蒜蘸面、宫廷罐罐面等,大概有上百种各色面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商务部和烹饪协会举行的评选中,被评为“中国十大面条”的分别有:

武汉热干面、兰州拉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吉林延吉冷面、河南烩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镇江锅盖面。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评选中,身为“面食王国”的陕西,各类面食却全军覆没,而江苏却独占昆山奥灶面、镇江锅盖面两大品种,成为面食霸主。

不过,正所谓“众口难调”,中国的美味面食实在太多太多了,再怎么评选,也无法列出一张能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的排行榜。但正如一位美食家所说的那样:最美味的食物,永远是自己亲手下厨,为家人制作出来的食物,其中饱含着爱与幸福。

在《金牌主厨的面点课》一书中,来自台湾的名厨曾良泉,将自己30年的厨艺化繁为简,从厨艺课程中精选出60道人人都能轻松上手、每天吃都吃不腻的面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东南亚的娘惹糕点,到各色港式茶楼里的经典点心,从台湾的细白绿豆椪,到北京的胡同小吃驴打滚,曾良泉为我们规划了一场品尝各地中式面点的深度旅游。

他在书中告诉我们,很多面馆、餐厅强调“手工”“手感”,其实自己在家就能轻松做出。用新鲜的面粉揉出面团,擀成面皮、面条,再搭配个人喜好的内馅、配料,不需要多精湛的厨艺,只要将水煮滚,把做好的小笼包、馒头往蒸笼上一放,待熟后上桌,肯定能俘获所有人的胃。

因此,不要把烹饪想得太难,只要有最基本的面粉、水和切刀,搭配其他轻易可得的食材,无须熟背什么秘诀,无须牺牲饭店级别的专业口感,只要照着《金牌主厨的面点课》里记录的配方、材料和步骤,一步步操作下去,就能成功制作出书中的60道美味中式面点。

就拿炸酱面来说吧,“炸酱”最早叫做“酢酱”,是江浙一带的开胃前菜,后来发展成拌面的配料。老北京有一句顺口溜:“炸酱面虽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码儿。”这“面码儿”就是炸酱面的灵魂,各家有不同的做法,丰俭由人。

曾良泉在书中教我们的是一道“八宝炸酱面”,既有蔬菜的爽脆,又有肉酱的浓郁,食用时佐以葱丝、黄瓜丝与胡萝卜丝,配色的协调与口感的层次同样讲究。

具体做法是,先将200g五花肉切末,用少许油将肉末炒至出油,然后放入20g豆干丁,用小火煸至微微焦香。随后加入30g红葱头及30g蒜末,炒至色泽金黄。接着,加入20g毛豆仁、20g胡萝卜丁、20g竹笋丁,继续小火翻炒3分钟。

随后,在锅中加入色泽浓厚的豆瓣酱和甜面酱,炒至锅中食材上色后,加入200g水,大火煮沸后转为小火,盖上锅盖,焖煮至汤汁即将收干即可。另煮一锅滚水,放入面条煮熟后捞出,沥去水分,升入碗中,淋上刚炒好的炸酱,再码上一些小黄瓜丝,一碗香气扑鼻的八宝炸酱面便出炉了。

白色的面条与黑亮的八宝炸酱形成强烈对比,以翠绿的小黄瓜丝作为调和的媒介,清新又雅致。还未曾进口,便在视觉上享受了一顿丰盛美味。

再如流行于东南亚地区的黑糖娘惹糕。在东南亚,人们把当地土著与华人通婚后生育的混血儿,男性称为巴巴,女性就是娘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娘惹糕便是多民族交融后产生的一款糕点,色泽繁多,带有南洋的瑰丽风味。

在制作时,先将200ml水、50g粘米粉、75g莲藕粉、25g木薯粉,以及200ml椰浆均匀混合,搅拌成粉浆状。随后,取一半粉浆与50g黑糖拌匀,另一半则与50g白糖拌匀。

将模具蒸热后,在底部薄薄抹上一层色拉油,然后倒入三分之一的黑糖粉浆,蒸6分钟,再加入三分之一的白糖粉浆,同样蒸6分钟,随后以相同方式,将黑白粉浆交错蒸熟,使糕体呈现出分明的层次感。最后将成品放凉,切成适当大小,沾上椰子粉即可品尝。

由于加入了木薯粉与莲藕粉,糕体微微透明,层次分明,细白的椰子粉营造出摇曳的椰林树影,将娘惹糕甜糯的南洋风味衬托的一览无余,其中更带有文化与气候的不同联想——吃上一块娘惹糕,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用舌尖品味一下热带的风物人情吧。

当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烹饪也是如此,看再多高级食谱,也不如自己动手实践一次。正如曾良泉所说的那样,与其整天点外卖、下馆子,“倒不如把这本书带回家亲自体验,为你所爱的人或者自己准备一道诚意十足的美味面食,慰劳一下疲惫的身心,体味齿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