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粟裕系列3

作者:桅杆

粟裕是我军优秀高级指挥员之一,以敢打险仗著称。另一位战神级人物林彪,曾对参谋长刘亚楼说:粟裕尽打神仙仗。1946年9月12日,林彪还曾专门致电总部,甚盼吸收关内各战略区的作战经验,希望将苏北等地的作战经验转告他们研究。这里所提到的苏北作战经验,即为当年7月中旬到8月下旬,由粟裕指挥的苏中战役,又称苏中七战七捷。苏中战役是在敌我兵力比为4:1的情况下打的,确实是神仙仗,并且是解放战争爆发后的第一战,带有很大的冒险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7月,红七军团奉命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此开始,粟裕长期在敌人重兵集团的包围下独立作战,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艰难图存。也就是说,长期在敌人围困的环境下打仗,不冒险只会被敌人消灭,就无法生存。环境的逼迫和锻炼,造就了粟裕敢于冒险的作战和指挥风格。也就是说,粟裕的“冒险主义”,并不是天生好冒险,而是被环境逼出来的。

纵观粟裕的军事生涯,打了不少险仗,比较有代表性,是孟良崮战役、南麻战役、豫东战役等,其实还包括淮海战役。险仗往往就是恶仗。本文重点剖析一下孟良崮战役、南麻战役这一胜一负两个险仗战例。

首先看孟良崮战役。

1947年3月,由于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连战连败,蒋校长非常震怒,将薛岳撤职,改命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前往徐州指挥,设立陆军总司令徐州司令部。顾祝同到任后,集中24个整编师、60旅共共45万人,即重点进攻兵力的三分之二,开始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以其五大主力中的3个,即整编74师、11师和第5军为骨干,共17个整编师(军)25万人,编成3个机动兵团(汤恩伯兵团、王敬久兵团、欧震兵团),逐步向鲁中山区推进。另将7个整编师、17个旅共20万人配置在徐州、济南及鲁西南等地,担任守备和策应。顾祝同坐镇徐州,统筹指挥,吸取全面进攻阶段屡遭歼灭的教训,确立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作战方针。

对此,粟裕的应对方法是或东或西、时南时北,或进或退、时打时撤,希望通过高度机动来调动敌人。但经过2个月的周旋,一直寻找不到有利战机,处境比较被动,粟裕也比较焦虑。5月10日,粟裕发现桂系第7军、整编48师有向沂水进攻的迹象,态势突出,遂下达作战命令,准备歼灭此敌,同时密切注视着敌情动态。11日,粟裕发现整编74师从垛庄出发,有经孟良崮西侧向坦埠方向推进的迹象,态势稍形突出。当晚,粟裕从密息中得知:汤恩伯兵团计划以整编74师为主攻,整编25师及83师为两翼,以整编65师、第七军、整编48师为翼侧保障,进攻华野总部所在地坦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遂改变决心,调整部署,放过第7军和整编48师,准备消灭整编74师。粟裕的计划是:以5个纵队担负围歼任务,由1纵、8纵实施穿插、强行割裂整编74师与其友军联系,6纵强行军抢占垛庄、断其退路,4纵、9纵参与围攻;另以2、3、7、10共4个纵队担任阻援任务。也就是说,当时整编74师态势突出并不明显,粟裕是通过穿插、迂回等方式,强行将其从敌人5个整编师(军)的重兵集团中挖出来打的。其险可知,更何况外围还有蒋军2个机动兵团、12个整编师,相距也并不远。

至14日晚,华野5个纵队完成了对整编74师战役合围。15日下午,华野发动总攻,但整编74师不愧“五大主力”之首的称号,战斗力确实很强,并顽强抵抗,攻击部队进展不如预期。当时的态势是:以孟良崮为中心,华野5个纵队15万人围攻整编74师3万多人;在蒋氏和顾祝同的严令之下,四周10个整编师(或军)30多万敌军在全力向心进攻,企图合围华野主力。当时整个战场形势异常险峻,气氛异常紧张,可谓险象环生。稍有不慎或某个环节、尤其是阻援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满盘皆输。对此,粟裕要求各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一方面严令主攻部队要迅猛攻击,一方面严令阻援部队要坚决堵住援敌。

激战至16日下午,虽然最近的援军离孟良崮只有5公里,炮弹已经能够打到孟良崮,但粟裕笑到了最后,险中取胜,蒋军“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终被全歼。蒋氏期待的“中心开花”成为泡影,并痛心疾首:“孟良崮的失败,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孟良崮战役结束时,四周的蒋军也围了上来,但被我歼灭整编74师所震慑,不敢轻举妄动,华野部队从容撤出战场。应当说,孟良崮战役只是让华野暂时缓解了困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局面,蒋军在山东战场仍处于优势地位。

【从左至右:粟裕、张震、陈士榘】

再看南麻战役。

孟良崮战役后,蒋军经过休整之后,调整部署,集中11个整编师、32个旅共24万余人,仍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作战方针,自6月25日起,再次向沂蒙山区推进。在重兵压境面前,同时为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华野避实就虚,于7月兵分三路:以1纵、4纵进击鲁南,3纵、8纵、10纵队进军鲁西, 2纵、6纵、7纵、9纵队和特纵留在内线与敌周旋。

华野5个纵队南下、西进后,蒋军抽调7个整编师尾随跟进,留下四个整编师(整编9、11、25、64师)留在原地,构筑工事,控制要点,与华野内线兵团对峙。华野通过分兵进击,调动了敌人,出现了各个击破敌人的战机。粟裕决心集中内线兵团全部兵力,围歼固守南麻地区的整编11师,力求在孟良崮之役后,再创歼灭蒋军“五大主力”的战绩。

粟裕的战役部署是:以3个纵队(2纵、6纵、9纵)主攻南麻,1个纵队(7纵)加渤海军区3个团阻援。这是与孟良崮战役相类似的一个险仗:一方面,双方兵力相当,华野内线兵团4个纵队全部投入进攻或阻援,主攻兵力3倍于敌,优势并不明显(孟良崮战役进攻兵力5倍于整编74师),且已经没有预备兵力;一方面敌军4个整编师相距不远,一旦整编11师被围,另3个整编师可供增援,另外在相距不很多远的新泰、莱芜地区还有第5军等敌主力兵团。此外,整编11师也是蒋军五大主力之一,战斗力与整编74师相当,并于7月8日占领南麻后,按照“固守南麻”方针,构筑了大量坚固工事,可以说是在等待华野进攻。是一块非常难啃的硬骨头。

7月17日晚,南麻战役正式打响。与孟良崮战役一样,此战的关键,在于能否迅速歼灭整编11师。战役从一开始,整编11师就依托工事顽强抵抗,双方的争夺就异常激烈。不巧的是天公不作美,进攻开始后,连日大雨滂沱,山洪暴发,部队行动受阻,弹药受潮失效,大大增加了进攻的难度,进攻很不顺利。

南麻战役一打响,蒋氏和顾祝同便严令附近的整编9、25、64师紧急增援,同时命令整编75师、第5军分别由新泰、莱芜,迅速向南麻推进,准备对华野内线兵团实施反包围。蒋氏命令极为严厉:如果整编11师像整编74师一般被解放军消灭,将对各师主官按军人连坐法严惩不贷。严令之下,各增援部队十分卖力,尤其同属一个兵团的整编9、25、64师行动相当迅速,攻击也相当坚决。

这样,华野内线兵团就陷入了比较被动的境地:一方面进攻部队由于大雨的影响及整编11师的顽强抵抗,攻击受阻,进展很慢;一方面阻援部队由于兵力不足,加之敌增援部队拼命进攻,阻援非常吃力。战至21日下午,敌整编25、64师先后突破华野内线兵团的阻援阵地,整编8、9师和第5军也已逼近南麻。战场形势已经无法挽回,粟裕遂于21日黄昏果断下令撤出战斗。历时4天的南麻战役结束,华野歼敌约9000人,自身伤亡1万多人,打了一场失利的消耗仗。战后,粟裕作为战役指挥的主要负责人,“引咎自责”,并于8月4日专门发电报向总部做了检讨。

前文说过,孟良崮战役和南麻战役都是险仗。所谓的险仗,对精于计算的粟裕而言,并非是盲目赌博,而是胜算的把握大概在五成左右。这样的仗,很多的军事将领是下不了决心的,林彪就曾说过“粟裕打的一些仗,我是不敢下决心的”。但既然是险仗,胜负只在两可之间,一旦战役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外界因素干扰,就极有可能影响战局的发展。就南麻战役而言,突遇大雨致部队行动受阻及弹药受潮,对部队的进攻构成严重干扰,无法迅速歼灭整编11师,而阻援部队能够坚持的时间是有限的,最终影响了战役结果。也就是说,险仗最终的胜负,是存在一定的运气成份的。历史上的许多战例都证明了这个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战神也好,常胜将军也好,并不是说一生不打败仗,而是打了败仗后敢于担当,不消极颓废,并真正从败仗中吸取教训,从而少打败仗,多打胜仗。一生不打败仗的,肯定不是军人或是和平年代的军人。历史上的战神或常胜将军,无一不是在战场上总结胜仗和败仗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中炼成的。粟裕就是这样的战将,南麻战役后,迅速从失利中吸取教训,9月上旬指挥沙土集战役,全歼蒋军整编第57师。即在南麻失利1个多月后,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对于军事将领,这一点尤其可贵。南麻战役后,粟裕的指挥再无败绩,仗越打越大,直到指挥淮海、渡江这样规模宏大的战役,不愧“战神”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