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下午3时 ,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赤沙号”在通州区江苏格雷特重工亮相(上图 许丛军摄)。“赤沙号”由中铁科工集团研发,江苏格雷特重工制造。它的面世,填补了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装备领域的一项空白。

在现场,中铁科工集团党工部副部长段宏杰介绍说,“赤沙号”是因工作地域而得名,它将工作于广州地铁11号线赤沙车辆段。这个项目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繁华地带,为双层盖板结构,设计占地约34.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建筑结构上方预留150米高商业楼综合开发,以有效利用城市空间。为了完善广州地铁网络运行,广州地铁公司希望赤沙车辆段项目高效率、绿色环保建造,尽早实现商业价值。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铁科工集团进行了联合研发,江苏格雷特为其量身定制了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

江苏格雷特重工是伴随着我国重大工程建设成长起来的企业。公司负责人王建春说,在沪苏通大桥建设中,他们一次性研制4台1800吨架梁吊机,实现了钢梁架设与斜拉索挂设两不误,被中铁大桥局誉为“天使之翼”;随后,他们又为中交集团研制了国内最大的2000吨级架梁吊机;中铁科工是格雷特进行战略合作的第三家驻武汉的大型央企。

记者在现场看到,“赤沙号”整机长80米,自重120吨,有效跨度达到69米,采用双桁架主梁结构,拥有8条能够独立动作的“腿”,每条腿都能独立伸缩,横向、纵向走行,以满足通过高低不平台阶、塔吊以及现浇镂空处等严格的施工要求。

从智能化起重设备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赤沙号”这关键的一步是怎样跨出的?中铁机械院党委副书记董平华解释说,“赤沙号”装配机器人除了充分发挥架梁机的优势,还设置了多处敏锐“眼睛”,只需要1个司机操作、1个人指挥即可,实现功能人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保障了从“线”到“面”构件装配作业的升级。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不仅极大降低人员劳动强度,节省大量人力,而且功效提高1.5倍以上,同时大大减少施工噪声和粉尘的产生。

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博导王直杰教授对“赤沙号”在通面世非常关注。他认为,建筑装配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能够投入实际运用的装配机器人是非常先进的。

南通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朱峭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通是著名的建筑之乡,近年来,城市建筑采用现场浇筑的传统施工方式已不能满足政府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装配式施工机器人因其用工少、工期短、效率高、环境影响小等优势,符合绿色、节能、环保、智能的时代要求,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更具有广阔的前景。(记者朱晖斌 朱蓓宁 彭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