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公元1092年,十月,西夏小梁太后亲率20万大军,举国攻宋。

迎接西夏大军的北宋环庆路,总共只有5万余驻军。

这明显是一场不成比例的战争对决,西夏人多势众而宋军寡难敌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宋军也有优势。

环庆路统帅章楶,始终掌握着战场节奏,关键是不仅提前算到,而且提前获悉了西夏的进攻动向。

一是自章楶知庆州以来,环庆路方向始终不断对西夏发动短距离出击,且屡有斩获。所以,西夏肯定要报复。

不搞深入腹地的劳师远征,只在边境沿线实施短距离出击。这就是所谓的浅攻之策,

大抵依放浅攻之计,只是须合於蕃界札寨,少驻军马,散遣骑兵讨击。出寨之后,只五七日,远不过十日,而汉、蕃军眾,亦人自齎五七日乾粮。

对于北宋来说,浅攻是成本最低的战争手段。但对于西夏来说,浅攻则是难以承受之痛。

“又其地巇险,其土饶衍,西贼所恃以为固,所仰以为生者,皆横山也”。一切的关键就是横山,这个地方对于西夏至关重要。

二是西夏一定会报复,而报复就一定会举国征战,而不会以浅攻对浅攻。集于一路而后单点突破,这是西夏的一贯战争套路。

夫区区小羌,自宝元、庆历以后,未尝不举国并力,攻吾一路,使我师不敢为之敌,可以谓全胜之策也。

原因就是西夏国力有限,不可能在宋夏边境发动全面进攻,而只能在关键局部获得优势,然后单点突破。

三是章楶早已安排间谍耳目,始终关注西夏军队的动向。这是章楶对宋夏战争的洞察结果:讨击与招抚并用。

乃取黠羌,啖以厚利,阳笞而遣之,若得罪而逸者,因使事贼,刺其举兵所向,即驰归以告,果知羌人将寇环州。

“阳笞而遣之”,是放出己方间谍;“因使事贼”,是招募敌方叛徒。但这些都是术,而不是道。战争必以道胜,术仅是道的实践。

而这个道,就是章楶对宋夏战胜的精确定性:今兴师旅,不止讨击,兼行招抚。打败西夏军队却征服不了西夏人心,那么战争只是战争,而无法实现羁縻或统治的政治目的。

因此,公元1092年的西夏举国进攻,不是西夏主动生事,而是西夏对章楶浅攻的被迫反应。西夏必须在宋夏之间取得一次大胜,然后才能把北宋逼到谈判桌上,实现以战止战的目的。

但,西夏选错了对手。

因为北宋无需举国应战。北宋方面只需派出一个环庆路、只需派出一个名将章楶。

十月十二日,西夏大军沿乌岭水单点突入到北宋境内,并包围环州。

但是,除1041年李元昊攻破丰州之外,西夏鲜有突破北宋坚城的战绩。简单说就是西夏攻城不行。

十月十二日到十四日,西夏军队在环州境内彪悍推进,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但是,因为无法攻克环州,所以西夏军队在高峰时期便已陷入强弩之末。西夏早晚都要撤,而且马上就要撤。

十月十四日,章楶自庆州向环州派出五千援军。十月十六日,章楶再派李浩率领援军赶赴环州,“李浩所统庆州界四将人马不满二万”。

环庆路总共五万余人,除了防守各寨外,机动兵力大约在两万六千人。所以,章楶几乎押上了全部防守部队。

而十月十四日,章楶还命令第七将折可适挑选第二、六、七三将兵的敢战之士,组织了一支八千四百八十八人的伏击部队。

所以,到十月十六日之后,章楶已经无兵可派。之后的战场变化,就要靠折可适和李浩这些武将具体操作了。

十月十四日,西夏在攻城不克后,开始向北撤退。而折可适的伏兵在集结完毕后,也开始向北穿插。

十月十六日,折可适所部进入洪德堡,同时派遣部队分驻乌兰、肃远二寨。而李浩所部也开始尾随西夏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月十八日凌晨,西夏主力大军,退经洪德堡。

折可适放过先头部队,准备击其中路。直接伏击西夏前军,便是与二十万夏军正面开战。直接伏击西夏后军,则会撞上西夏的最强精锐铁鹞子。西夏进攻,则铁鹞子在前;西夏撤退,则铁鹞子断后。

于是,在“前军已远,中寨方来”之时, 折可适在望见西夏梁太后的旗号之后,立即率军从洪德堡杀出。同时,肃远寨等各路伏兵也随即杀出。

宋军伏兵开始猛烈暴击西夏主力。

伏击战事激烈异常,从十八日卯时一直持续到戌时,宋夏两军始终“血战不已”。

宋军李浩所部,在十八日午后时分赶到洪德堡战场。但因为西夏铁骑断后,加之自己长途行军,所以李浩所部未敢轻易投入战斗。

于是,西夏军队断后的铁鹞子精骑,转入大军中寨,应战洪德堡等路出击的宋军伏兵。

随即,战场局势逆转:折可适的伏兵难以招架西夏铁骑冲击,硬是被怼回了洪德堡。

之后,宋军据寨堡应敌,在堡下道路撒上铁蒺藜、在堡上架上神臂弓,对城下的西夏军队实施远程打击。宋军的野战伏兵主力,则入城休息。

西夏精锐铁骑奔冲不已,对洪德堡发动猛攻。

战事又进行到午夜时分,西夏的骑兵部队在遭到宋军猛烈的远程打击之后,开始上山躲避。

十九日子时,折可适所部再次打开洪德堡大门,陷阵冲杀。

这时候,西夏军队瞬间陷入崩溃,从有组织作战演变成无组织的溃散,“自相腾塌,坠入坑谷,驼马、甲士枕籍积叠死者不知其数”。

这就是宋夏洪德堡之战:西夏进攻、北宋防守;西夏撤退、北宋伏击;最后,北宋伏击获胜,西夏溃败出境。

战后,章楶对战场杀敌进行详细统计。宋军斩首千余级,扣除己方损失,获首仅三百余级。“除亡失与所获准折,计获首级三百二十一级”。

这是一场精彩的伏击战,但斩首也才三百余级。所以,洪德堡之战,怎么说也不是大胜。

然而,此战却被评价为宋夏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会战,成为宋夏战争的根本转折点。这又是为什么?

宋夏洪德堡之战,有这样三个第一次:

第一次野战成功的战事。

公元1040年三川口之战,北宋的机动援军被李元昊全部歼灭;公元1041年好水川之战,北宋的伏击部队被李元昊全部歼灭;公元1042年定川寨之战,北宋的伏击部队再被李元昊全部歼灭。之后便是庆历和议和雷声大雨点小的第二次宋夏战争。第三次宋夏战争以元丰伐夏为高峰,却以永乐城惨败收尾,宋军战绩惨不忍睹。(扩展阅读:宋夏定川寨之战:宋军第三次死在川字劫,是文官无能还是武将冒进)

宋夏真正势均力敌的较量,主要是第一次宋夏战争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其余全是力量不对称的较量。但无论是哪种较量,除了甘肃方向,北宋一直打得窝囊至极。

到第四次宋夏战争,公元1092年的洪德堡之战,宋军终于打赢了一次,而且是正面野战打赢。

一直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失败提供了为何失败的教训。但实际上,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因为成功提供了可以成功的攻略。攻略比教训更重要。

教训仅提供了成功的部分必要条件;而攻略则提供了成功的全部必要条件。按照教训去操作,只能避免上一次为何失败的陷阱,却避免不了未被发现的陷阱。按照攻略去操作,则可以忽略全部已知或未知的陷阱,而直接取得成功的结果。

怎么才能打败西夏人?按照洪德堡之战的攻略去操作,北宋就能打败西夏人。这就是洪德堡之战的最大意义。

第一次设伏成功的战事。

战术可以简单归纳为两点:一是想方设法获得形势优势,包围就是形势优势,彻底包围则是足以封神的操作。另一个是在敌我双方拼尽浑身解数而死磕鏖战的情况下,还能拿出一支机动部队,相当于手里一直捏着大招没放。

北宋即便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也能做到第二点。因为北宋的优势就是人多兵多国力强。但北宋始终无法取得战场上的形势优势。

公元1041年好水川之战和公元1042年定川寨之战,宋军的战场操作与此次洪德堡之战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水川之战,宋将任福所部就是要去包抄李元昊的后路,结果却被李元昊来了一个反包抄。定军寨之战,葛怀敏所部也是要去包抄李元昊的后路,结果再被李元昊来了一个反包抄。而原因都是任福和葛怀敏急功冒进,而文官统帅根本镇不住这两个武将。(扩展阅读:只会做官家的宋仁宗,三个盖世人杰的边帅,操作了一场好水川惨败)

所以,你必须承认章楶要比主持好水川之战的韩琦、组织定川寨之战的王沿,高出一个段位。因为他能制住折可适、李浩这些武将。

李浩的军队虽然丧失战机,未能全线压上。但是,不到三万的宋军能把二十万的夏军打得溃败逃窜,李浩的庆州主力起码发挥了威慑作用。

所以,章楶为宋夏战争实践了一套足以制胜的算法。以前,这套算法仅停留在设计的层面。而以后,这套算法则可以从设计到实践了。公元1096年,新党强硬派吕惠卿主持的延安之战,就是按照这套算法进行操作的:放进西夏主力,取得形势优势,然后再实施暴击。虽然延安战役规模浩大却功败垂成,但五十万西夏大军仅斩首三千,这已经算是宋胜而夏败了。

从洪德堡之战开始,北宋边关将领终于找到了打败西夏军队的方法。

第一次取得主动的战事。

主动,是从战略层面而言。

战略,首先是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其次是明白敌人所处的位置;第三是搞清楚实现什么目标;第四是搞清楚实现目标的步骤;第五是搞清楚目标达成后的愿景。

环庆路经略使章楶在元祐七年正月的奏疏,即公元1092年年初,全面阐述了对夏作战的详细战略。

奏疏对西夏进行了战略定性,简单总结就是西夏不打不行,朝廷必须要强硬。但是,朝廷始终不得要领,要么花钱买平安,不打了、认怂了;要么拼尽全力死磕到底,大花费、大决战。花钱也不行、决战也不行,然后就搞坚壁清野,敌未杀却已自损八百。

之后,奏疏明确了北宋自己的位置优势,即“堂堂中国,奄有四海,亿万之眾,济之以节度之师,何所施而不可”。同时,也对西夏做了地理和内政方面的评估,一是横山七寸,“西贼所恃以为固,所仰以为生者,皆横山也”;二是内政七寸,“夏国贼臣梁乙逋,挟恃其妹梁氏之势,辅立非嵬名氏之种以为国主,诛逐嵬名亲族”。

所以,北宋要利用自己的优势,专攻西夏的劣势。

接下来就是宋夏战争的目标,目标有两个,一个是西夏臣服;一个是西夏被灭。而实现这个目标都要战场获胜。而战场获胜的步骤则要分三步走:

一个是节约成本、实施浅攻,以频繁的进攻瓦解西夏的国力。唐高宗攻灭高句丽,后周和北宋攻灭南唐,都是这个套路。实际上,这就是不断蚕食之计。

一个是诸路协调、筑垒横山。打蛇打七寸,横山就是西夏的七寸。汉武帝北伐匈奴,真正的转折点不是霍去病河西之战,而是卫青河南之战。趁匈奴用兵东北之际,卫青直取河南之地。自此之后,汉朝不仅占据了匈奴的河套草场,而且解除了近在咫尺的威胁。而横山就是西夏的河南之地。(扩展阅读:宋夏永乐城之战:一个尽责的外行到底能干出多少蠢事)

一个是不止讨击、兼行招抚。这既是战略又是战术,还是目标达成之后的愿景。战胜西夏是目标,目标成功之后怎么办?北宋要对西夏实施统治。西夏梁氏主政搞得民怨沸腾,北宋就要利用好这个优势,一边讨伐、一边招抚。

所以,在公元1092年年初,作为环庆路经略使的章楶已经提出了全部宋夏战略的构想。而且,这个构想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无可挑剔的。而宋夏洪德堡之战则是这个战略构想在环庆路这个局部战场的成功实践。

自此之后,北宋对于宋夏战争不仅有了明确的认识,关键是有了可供照抄的攻略。宋夏战争的真正转折点正式到来。

北宋打西夏打了100多年,最后也只是打服而没有灭掉。而蒙古打西夏,只用了22年就彻底灭了西夏。这么说,北宋的战略战术远不及蒙古人。

但,问题是没有北宋穷追猛打的100多年,就不会有蒙古22年灭夏。西夏这个不死的小强,就是隋唐的高句丽、五代与北宋的契丹、明朝的满清。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采取战役模式打败西夏,而只能上升到战略的高度。蒙古人的确所向披靡。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是在鏖战西夏时耗到了灯枯油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