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家族血缘之符号也。

标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之中,诞生了无数优秀的文化,姓氏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史料的记载,我国在历史上使用姓氏的时间是最早的。在古代的时候,“姓”和“氏”并不是合为一体的,而是分开来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夏商周时期,“氏”只能由男子使用,女子只能被称为“姓”,而到了宋朝,《百家姓》被正式建立,确立了我们熟悉的“赵钱孙李”等姓氏顺序。然而,我国的姓氏之多,并不是“百家”就能够概括的,历史上我们能够发现的姓氏有五千多个,其中单姓大概三千多个,复姓两千多个。

中国人口最多的两大姓氏就是“李”姓和“王”姓,这两个姓氏的使用人数相差无几,但是“王”姓只出现过一位皇帝,“李”姓却出现了66位。

一、“王”姓的历史

汉字,是我们非常值得骄傲的一项文化,在造字的过程当中,每个汉字被赋予了独特的含义。《说文解字》是我国首部用部首来进行排版的字典,在这本字典当中,每个汉字的来源都被详尽地描述了出来,其中就包括“王”这个姓氏。

根据“王”这个字的结构,我们可以对它作出这样的解释,它一共由三个横和一个竖组成,最上边的这个横所代表的是头顶的青天,中间的横代表了山河湖海、世间万物,下边的横则代表脚下的土地,而在这三个横之中贯穿一个竖,则是将天地万物都连接起来,充分表现出了这个姓的尊贵。

在夏商周时期,“王”这个姓氏还没有被正式使用,只是用这个字来代表他们的最高统治者。后来,到了周朝的时候,由于太子晋被贬为了庶人,而他的儿子仍然在朝中为官,所以人们称呼他们家为“王家”,他们也改变了原本代表王室的“姬”姓,以“王”姓自称。

到了先秦时期,这一脉去往山东和山西等地躲避战争,并且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迅速发展起来,直到隋朝的时候,已经扩散到了全国各地,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姓诞生了许多我们非常熟悉的名人,比如“王羲之”、“王守仁”等,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即便有这么多名人都姓王,王姓却只出现过一位皇帝,就是西汉时期的王莽。王莽的家族是西汉权倾朝野的外戚,有许多族人在朝中占据了像大司马这样重要的官位,位高权重让王姓家族日益腐败,几乎所有人都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

同辈之中,只有王莽始终没有被权欲蒙蔽双眼,始终保持着谦恭,所以他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当然,王莽能做到一直清醒,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野心,在合适的时机到来时,他终于暴露了自己的本性,夺取了西汉政权,自立为王。

二、66位皇帝都出自“李”姓

“王”姓的规模之庞大,几乎只有同为大姓的“李”姓可以与其一较高下,但是不同于“王”姓只出了王莽这一位皇帝,在历史当中,有66位皇帝都出自“李”姓。

“李”姓究竟从何起源,直到现在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有人说其来自于“赢”氏,也有人说其是少数民族的姓氏演变而来,虽然其来源我们无法确定,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李姓在先秦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李姓家族不断扩大,许多人得以入朝为官,地位不断上升,也有人创建了国家,其中最著名的则是唐朝。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较为繁盛的国家,在唐朝时期,由于国姓是李,所以很多人都以姓李为荣,赐姓为李姓也成为了官员们眼中莫大的殊荣。

在唐朝开放的民风当中,由于一夫多妻制度的发展,姓李的后代越来越多,李姓的规模也得到了较为迅速地发展。在唐朝后期,流放成为了惩治官员的手段之一,许多李姓官员被流放到了偏远地区,这让位于京城的李姓家族有所减少,但同时也让李姓得以在全国扩散开来,使国家遍布李姓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是唐朝就诞生了26位李姓皇帝,而唐朝的种种制度,在阴差阳错之间也增加了其数量,使得李姓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成为了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

三、文化大同

中国人口最多的两个姓氏,分别是“王”姓和“李”姓,在这两个姓氏中,“王”姓只出了一位皇帝,而“李”姓却出现了66个。其中的原因令人非常好奇,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其实,这只是对历史的一个追溯,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这两个姓氏有任何的偏向。毕竟,每个姓氏的发展都有着其独特的历史脉络,我们虽无法做到将每个姓氏的历史都研究得极为透彻,但我们能够做到尊重每个姓氏。

姓氏文化是我们十分重要的文化之一,其重要性并不在于每个姓氏诞生过多少名人多少皇帝,而是在于其为我国的历史发展增添过什么样的色彩。

说到底,姓氏只是先人们为了区分家族的一个代号而已,其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真正让它们变得不一样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参与历史的前辈,是他们的存在,赋予了每个姓氏独特的故事,让每个姓氏更加鲜活立体。

中国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国家,我们尊重不同的文化在国内进行发展和融合,而姓氏文化作为我们流传千年的本国文化,更是应当得到尊重。毕竟,姓氏不同并不影响我们都是中国人的事实,而身为中国人,我们就应当认同中国文化大同的理念,做到尊重不同的文化,平等看待不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