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机关青年发起“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活动,走访上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20余名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邀请老同志回忆初心故事,共同唱响“永远跟党走”的时代赞歌。即日起,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推出“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系列稿件,记录峥嵘岁月,聆听青春之声。本篇稿件聚焦上海文博专家陈燮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燮君生活照 除特别署名外,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简介】陈燮君,男,1952年7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曾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国文博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文博协会理事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演绎顾问、总策划师。
跨学科研究实践
陈燮君出生于上海,幼时在故乡宁波成长。书香门第的家庭背景,使他从小便受到江南文化的滋润养育,形成了毕生爱书的习惯。他回忆道:“我父母的教育理念很朴素,就是要让孩子多学点本事。”书法、音乐、绘画,儿时的他就在长辈的培养下进行广泛涉猎和学习。
1968年,陈燮君被分配到上海电度表厂工作。他回忆说:“我自幼学习书画,对文史哲类学科更感兴趣,但当时就是服从分配,组织让我去哪我就去哪。”两年后,陈燮君所在的电度表厂被征召参与代号“708工程”的科研项目。当时的陈燮君在航空和自动化领域完全是“一张白纸”,只能从头学起。陈燮君说:“当时我们厂、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615所 ‘三结合’,参与具体的项目研发。”后来陈燮君又非常荣幸地被选中,参与重要的程序设计研发项目。
为了顺利完成任务,陈燮君全身心投入,甚至经常睡在单位。从电子计算机内存储器设计到自动导航程序设计,陈燮君不断攻坚克难,直至样机试飞成功。

陈燮君在从事飞机自动导航科研工作时创作的油画《自编教材》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上海社会科学院复院,陈燮君调入上海社科院工作。之前“708工程”的实践对陈燮君的专业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他在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如鱼得水,先后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此期间,他参与主编《当代新学科》《当代新方法》《当代新术语》《新学科辞海》,完成著作《学科学导论》,并参与创办《上海社科院学术季刊》,在社会科学领域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
陈燮君认为,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每天坚持阅读、研究和写作,“我买书很爽气,社科院旁边有家三联书店,我每天都要去两次,几乎把当时所有的新书都读完了。”
另据陈燮君介绍,目前已有10余万本藏书,读书写作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他看来,读书要讲究纲举目张,深入体会每本书的结构、理念,最终形成“买书-读书-编书-写书”的大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燮君翻看其著作《学科学导论》。

为上海世博奋战十年
1995年,陈燮君调任上海图书馆,任副书记、副馆长,并兼任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4年后调至上海博物馆任馆长。2003年,他同时担任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陈燮君坦言,对他而言,这是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之前,我的工作主要关照社会科学和新学科、新方法、新鲜事物;此后我要关照上海的过去、城市文化和文物。”
2002年以来,陈燮君和上博领导班子一起先后策划了“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淳化阁帖最善本展”等一系列文物大展,在文博界引起轰动效应。2008年,上海举办博物馆界高层论坛,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馆长及代表受邀参加。“这在过去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陈燮君感叹,通过一代代博物馆人的努力,上海逐步实现了“从中国走向世界”和“让世界走进中国”的交融,从而也拥有了“积极调动全球文化资源的能力”。

陈燮君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接受采访。

“这些年来,中国和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义务让世界看到。”抱着这个信念,陈燮君又投身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中。从1999年12月宣布申办到2010年成功举行,陈燮君为上海世博会奋战了整整10年。
作为上海世博会总策划师,陈燮君回忆:“那段时间,我每天带领20多个团队研究场馆设计、搭建方案,探讨展品来源和展出形式,协调会常常从早上10点开到凌晨2点半。”
在缺电缺水的情况下,陈燮君在世博园区内的大仓库里住了一年半,为此还自嘲自己是“活体吸尘器”。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他最终带领团队将独具城市典型元素、呈现世博会成长智慧的“城市足迹馆”和“世博会博物馆”展陈带到观众面前。
“世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崛起的中国,世博盛会也反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文化和经济发展。”谈起这段经历,陈燮君感慨万千。

陈燮君在世博会现场工作。

期待完整的“红色之旅”书画创作
书画陪伴了陈燮君六十多个春秋。 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他一直有个心愿,要跑遍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地点,进行完整的“红色之旅”书画创作。近年来,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节点陆续到来,陈燮君利用这些契机进行了大量创作,并举办多场个人画展。
多年来,陈燮君保持一个习惯,不管去到哪里都会随身携带写生工具,随时随地通过画笔予以记录。前不久,他前往扬州参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专家评审工作,虽然工作繁忙,但在闲暇之余,还是拿起写生工具前往扬州的景点进行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燮君在敦煌写生。

陈燮军和青年交流。 林丽娟 摄

访谈近尾声,陈燮君送上对新时代青年的寄语,“我想对年轻的同志说,一定要珍惜这个时代、这个平台、这个岗位。我自己一路走来,感受到时代太重要。应该讲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盛世,盛世当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机遇,盛世又遇上改革开放和中外文化交流,我们才有机会让许多想法甚至梦想成真。”
他还表示,年轻就是优势,年轻就有力量,年轻就是活力,年轻就有未来,趁着年轻要多多拼搏探索,“在这么一个大时代里,只要想作为,一定会有项目、机遇和团队。希望你们为这座城市的未来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