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易中天和人吃饭,韩寒也在场。席间服务员上完菜,拿出一个本子对易中天说:易老师,我很喜欢您,能不能请韩寒帮我签个名。易中天一脸震惊,问她为什么不直接找韩寒,服务员不好意思地说:我怕他不给我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服务员这个举动的逻辑有点意思,她的想法是:韩寒可能拒绝给她这个陌生人签名,但是应该不会拒绝易中天这个熟人。但问题是她又凭什么断定易中天会帮她这个陌生人的忙呢?
不过这个服务员运气非常好,易中天不止真的帮她要来了签名,还和韩寒一起跟她合了影。这是易中天在一档节目中,阐述中国人如何建立“关系”的问题时,讲的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
易中天说:中国人的“关系”情结举世闻名。一般由生人到熟人的过程只需要一餐饭。所谓“一回生,二回熟”,一起在一张桌上吃过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改变。
他调侃道:所谓生人,就是没有在厨房里煮过的,而煮熟了的,就叫熟人。如果煮了很多次那就叫很熟,煮了N次就叫烂熟。既然是熟人,自然比较容易开口。所以那个服务员绝对是个中高手。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建立“关系”?是因为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血缘来维系的。那么人们就会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泛血缘关系,而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请客吃饭。
在当今这个社会,维系好身边的“关系”,往往无往不利。别看易中天把“关系”之说讲得头头是道,可他本人在生活中却非常不会处理这种所谓的“关系”。
从1981年到1992年,易中天在母校武汉大学中文系任教12年。可是这12年他却过得异常辛苦,处处受限。由于性格耿直,不管他在学术上如何卓尔不群,始终评不上教授职称。
曾经有一名易中天教过的学生回武汉大学看望他,从他家离开后,这个学生几近崩溃地在校友群里说:
我们的易老师,整天蹲坐在那间旧宿舍的破凉席上,顶着酷暑奋笔疾书。他们家只有20多平家徒四壁,实在是太心酸太可怜了。
因为穷,易中天连一包烟也舍不得买,为了省一块钱买菜,他咬牙把烟给戒了。要知道那时候他经常熬夜写稿,没有烟,夜是多么难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武汉大学任教期间,易中天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当时在武大流传着一句话:“易中天老师的课一定要听,无论他讲什么。”而且想要听他的课,必须提前半小时去占座。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非常赏识易中天,所以破格提拔他做了系副主任。可惜随之老校长退休,再无伯乐识得这匹千里马了。虽然顶着武大“四大名嘴”的头衔,但却难逃备受排挤的厄运。
由于锋芒毕露再加上不懂人情世故,溜须拍马,易中天举步维艰。最后甚至连课都让人给停了,理由竟然是影响学生选课分布。
眼看着比自己晚进学校的老师都陆续评上了职称,自己却还顶着个讲师头衔,到最后连工资都开不出来。万般无奈之下,易中天只好接受厦门大学多次抛出的橄榄枝,在45岁这一年,离开武汉,出走厦门。
易中天的前半生虽然充满坎坷,但他没有一天放松过做学问,所以楚才得以晋用。而塞翁失马又焉知非福呢?
易中天到厦大后,真的是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门。从厦大使出洪荒之力挖一名45岁的中年教师之举就可以看出,那是一个求才若渴的地方。
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对易中天说:你从武大来支援我们,我们不能亏待你。今后你想研究什么课题就研究什么课题,学校概不干预,举双手赞成!
有了轻松的学术环境,易中天一头扎在教学教研上,不到两年就代表厦大获得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校方给他评了正高,工资也翻了好几倍。
95年,易中天回武汉,在探望老校长刘道玉的路上偶遇了中文系的一位领导,对方似情真意切地说:老易啊,你走了我们还是很惋惜的,要不再调回来吧。易中天笑笑说:那我真是有病。
2005年,易中天受厦大推荐到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一举成名,此后又主讲了“品三国”和“先秦诸子百家”。成名后,易中天并没有沾沾自喜,狂傲自大。他很快给自己树立了新的目标,他要为史学界解决一大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久以来,史学界缺少一套既有史可查,又通俗好看的历史书籍。中国青年一代之所以不喜欢学习历史,主要是因为太过古老专业的书籍读不懂,而解说历史的书籍又让人没兴趣。
易中天说:我写的史书会像侦探小说一样有意思,老少阅读皆会喜欢。并且我保证书中的每句话都有出处,注释会像博士论文一样严谨。
《人民网》评价:易中天以一己之力,破译了中华文明之密码。而易中天说:历史和今天唯一相通的即为人性,读史可以明智,亦可使人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