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微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在经济复苏和基数效应的双重作用下,上半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跑赢全国、全省速度……刚召开的苏州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传来的好消息还有很多,斐然的成绩让人振奋、催人奋进。

信守本心,做更好的自己

“何以苏州?”既是苏州生存之问,也是苏州发展之思。曾经欧美国家“退二进三”、高度依赖全球分工,成为工业化现代化的标准模板,孰知近年来他们纷纷呼唤制造业回归,我们也猛然惊醒, “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苏州大地上孕育出辉煌的手工业、兴盛的近代工业、蓬勃的乡镇工业,一脉相承的是对实业报国、实干兴业的信仰。如今打出“苏州制造”品牌,就是要厚植土壤、拉长长板,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中心。曾经在国破家亡的民族危急时刻,民族文化受到全面质疑,精华和糟粕都经受觉醒人士的犀利批判。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江南文化的代表地、文化产业的新高地,在文化自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中,它早已不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点缀物。擦亮“江南文化”品牌,古城复兴续写古韵今风,新兴文化产业倍增助推东西交融,呵护城市文脉、守望精神谱系,为城市发展提供文化滋养、产业助力、全面赋能。

与邻为善,做更强的伙伴

“与优秀的人同行,你才会变得更优秀”。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星期天工程师”到浦东开发开放,“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写就了苏州发展奇迹的获奖感言、内心独白。长三角一体化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最大机遇,学习上海、对接上海、融入上海正成为撬动全局工作的重要杠杆。近期,国家层面正加强对“沪苏同城化”研究,将进一步拉近金鸡湖、阳澄湖与陆家嘴、外滩的时空距离。如何与上海五大中心形成协同效应?我们可在新发展格局中明晰国内循环支点城市、双循环关键枢纽城市定位,扮演好国际经济中心的核心内圈,提升金融发展能级、打造长三角区域性金融中心,打通公铁水交通体系、成就航运中心周转链条重要一环,全力争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创中心协同创新区。同时,浙江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大有先人一步、后来居上的强大声势,有很多可取之处。不可忽视与浙江的合作,不可忽视向江苏省争取实质性突破性支持,为互惠互利、深度融合的长三角城市伙伴关系注入黏合剂。

敢闯善为,放飞更大梦想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既要立足实际,把条件成熟、能办的事情抓紧办好办出成效,又要着眼长远,走一步算十步,干五年谋三十年。首先,要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苏州曾经是高速度发展标兵,GDP总量一度和深圳相差无几。没有GDP自是万万不能,但GDP确实不是万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苏州必须是:创新、开放、人文、生态、宜居、善治方面的“全优生”。其次,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2019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82岁、全国第一,2020年苏州人均GDP15.82万元、全国第四,民众正在“最美窗口”中感受最强幸福。苏州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不错开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可观,各县(市)以高水平均衡发展著称,完全可以率先探索一条苏州特色的城乡融合、生态绿色、共同富裕之路。再次,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要服务好超12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少不了要和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打交道。对待重大风险隐患,任何时候都要敏锐辨识、果断决策、科学处置。

只有不断战胜灾害的地方,才是真正的江南福地。

只有容纳风险能力超群,才是真正的超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