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不代入具体人物,考虑一个问题:如果甲向乙投降,那么,甲和乙原先是什么关系?

答案很显然,只有双方原先处于敌对、对抗或者对立的关系,甲才需要向乙投降。

那么,让我们回到正题:《三国演义》里,屯土山关公约三事,关云长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降汉不降曹。这算是“名分”,毕竟,我们讲究“名正言顺”。

历来,“降汉不降曹”都是被作为关羽忠义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如果细想一点的话,“降汉不降曹”的说法完全是置刘备于不义,更可以说是置刘关张乃至后来的蜀于不忠不义。

逻辑上来讲,就是开篇提到的:只有处于敌对、对抗或者对立的双方,才存在其中一方向另一方投降的说法。

那么也就是说,在关羽投降之前,刘关张集团和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很显然:是敌对、对抗或者对立的关系。

再进一步来讲,如果在关羽投降之前,刘关张集团与汉之间是敌对、对抗或者对立的关系的话,那么,能说刘关张是忠于汉吗?

很显然:不能!

如果不能说刘关张是忠于汉的话,那么刘关张如何定性呢?

很显然:汉贼。

所以,关羽“降汉不降曹”的说法,看似忠义,深究起来的话,完全是把刘备众人放在不忠不义的位置上。

而且,依照“降汉不降曹”的说法,关羽后来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关羽是离开谁呢?

是离开曹操吗?

不是,因为依照“降汉不降曹”的约定,关羽根本就没有投降曹操,只是作为汉寿亭侯在为汉出力,是在为汉温酒斩华雄,而不是为曹丞相铲除异己。

所以,关羽最后的离开也不是离开曹操,而是离开汉。

离开汉,寻找刘备,等于是关羽第二次向外界表明:刘备和汉是两个完全对立的集团。

刘备一直的旗号是兴复汉室,只是,从关羽屯土山约三事开始,就坐实了刘玄德的汉贼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