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以及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作出了“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的战略性部署。其重点步骤之一就是在中国广大的西部和西南部偏僻山区建设工业基地,特别是军事工业基地。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大批原来在东部相对发达地区的企业,向西部和西南部山区进行了搬迁。这种搬迁不仅仅是硬件设施,也包括这些企业的干部和工人。当时提出的口号是“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身献子孙”,要求这些背井离乡的员工扎根山区,一代一代地延续对国家的责任。图为,山西晋南某三线企业的生活区。

在这家建厂已经有52年历史的企业老生活区里,居住着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在两栋楼之间的大树下的阴凉处,几位老人有说有笑的聊着家常,临时放置的小桌上的方匣子里传来一阵阵慷慨激昂的地方戏的唱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前了解得知,这些老人都已经年过八旬了,除了这位穿白背心的樊大爷是这家企业的退休职工,其余的老人都是投靠子女,在这里养老的,他们因腿脚不好,住的都是一楼。

这两位老人家是老两口,大爷姓张,今年89岁,大娘姓朱,今年87岁,他们两有2个儿子3个女儿,原来一直住在老家开张村,因为年龄大了,两个人腿脚都不好,孩子们都在城里工作,或者在城里照看孙子,来回的跑不方便又费时间,就把他们两接到了城里居住。

张大爷说,自己和老伴住的一楼是娃子给租的,虽然没有农村的大院子敞快,但是我们老两口住足够了,主要是冬天有暖气,省的我们烧炕了,开始的时候不习惯,现在已经适应了,而且每天都能见到孩子们,我们挺满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大娘笑着说,现在年龄大了也干不了啥了,每天就是混吃等死,净给娃子们添麻烦,旁边的大娘接过话说,你就知足吧,娃子们对你们这么好,现在的日子又这么好,你们俩要好好的活着,过百岁没有问题。

朱大娘说:“我们老两口,除了腿疼,没有其他毛病,每天从房子里走到这树底下,老汉拄着双拐,我坐着这个电动椅子,和老婆老汉们聊聊天说说,看看戏,一天的日子就打发了。”

张大爷和我们一边聊着一边说:“小伙子,那筐里了有刚洗好的桃子,我腿疼没法起来给你们拿,你们拿着吃,不要客气,遇到了,赶上了,就吃。”

“这个看戏机是女子给买的,现在放的是眉户剧《三进士》,里面有几十部戏呢,孙子还经常给我更新新戏,装一些我没有看过的戏,如今这日子就是好,活的美,活的高兴,有幸福感。”张大爷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戴着老花镜正在缝裤子的大娘姓祁,她说这里面她年龄最小了,今年平80岁,虽然80岁了,穿针引线不成问题,平时缝缝补补的都是自己动手。“我们全都是80后的,要是在过去全都是老妖怪了,过去村里80岁以上的很少,现在可多了,你看这里我最小了。”祁大娘说。

朱大娘说,每天早起我开着电动椅子,到小吃摊上给我们俩买点豆腐脑、油条、豆浆、馍馍夹菜等等,想吃啥了就买点啥。中午娃子提前过来给我们俩做饭,下午女子过来做饭,每天换着花样吃,娃子们都孝顺,我们算是享上娃子们的福了。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子女都把老人接到身边养老,在城里给老人租个房子,这样既方便照顾老人,也不耽误自己的事,老人也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也许这也算是一种比较好的养老方式吧?朋友们,您说是不是?有啥想法?欢迎留言分享。【原创作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关注“人在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