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文字,右手画笔

马莉影

想到君娃,总会有画面感,似乎能看到童年的她,在一片金黄色的向日葵里忽隐忽现,恣意奔跑。君娃在新疆度过人生最初的十年之后,随着一列缓缓爬行的绿皮火车,从遥远的天山,越过千山万水,来到淮河岸边的城市———珠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说,这里是他的故乡,她那时未必理解。生活环境改变了,君娃自小就有的那一颗热爱阅读、酷爱文字表达的心没有变。在她早期的文字里,因为对出生地的思念,她对父亲的故乡还有点抗拒,“我与这座城的缘分,并非一见钟情。”君娃说。于此生长许多年后,她写了一篇文章《蚌埠》,她发现“他(蚌埠)作为一个男人有着巨大内涵和包容。”字里行间,她终于明白父亲所说,故乡乃一个人根之所系。把蚌埠这座城比作男人,颇有君娃的文字风范。

回忆我与君娃相识伊始,对她的欣赏却并非缘于文字。我们的相识,始于《蚌埠日报》组织的一次作者联谊活动。以文艺青年自居的我们,少不得怀春惜秋,春日赏一束芍药,冬日吃几块鹿肉,这些琐碎而浪漫的由头,都曾是我们之后随时小聚的理由。

君娃有句口头禅,“我做的一切都服务于生活”。一切是什么呢,是工作,是读书,是写作,是柴米油盐……是许多你忽视的细小处。每次见面,君娃总能在衣着服饰上让人生出几分惊艳。别一粒造型独特的胸针,戴一枚颇具设计感的戒指,于她是常事。最让我叹服的是,她会自己设计和改造服装。她可以把一面雅灰色的缎面床旗,巧手缝制一番,变成了一件中式上衣的大襟,穿出来果然摇曳生姿,独树一帜。有一次,她穿着画着京剧脸谱的运动鞋袅娜现身,被女伴问及出处,她自豪地说:

“没有同款哦,鞋子上的图案,是我自己画的!”

心里一惊,好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灵动爱美的君娃,这么多年,身上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少女气质。她对服饰用心的背后,是对生活的用心,对文学创作的用心,再后来,就是她对绘画的用心。

当君娃的文字像泉水一般肆意喷薄而出时,那些清丽的、恬淡的,或是动人的、锐利的文字,引来诸多熟悉或是陌生朋友的关注,他们对君娃的文字,颇多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许。

十多年不间断的写作,使君娃收获丰厚,她在省内外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了一百多万文字,几乎涉足所有文体,散文、随笔、影评、画评、人物专访写得都很出彩。她写的小说不多,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有荣获安徽省金穗文学奖的《仪式》,小说中语言的传神和某种克制的悲悯,虽然时过多年,我还一直记着。她在电视报社工作时所做的诸多专题策划,以及民生批评类文章,不但引发了大众思考,并且,由于她不间断地追踪报道,还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那段时间,我们交往最多,我亲眼所见,她因此而承受的压力和冲击。这些良心之作和这段经历,令君娃增添不少钝感力,这也让她区别于一般的文艺女青年。

一路走来,我所认识的君娃不写诗,但是浪漫的诗性,温情的思辨,却时常浸透在她的文字之中。这让她的文字拥有“云在青天水在瓶”的随性空灵境界,同时又有思辨务实的坚韧。我特别认同无为作家刘晓燕对她的评价,“君娃的文字离大地很近,离天空不远,质朴而轻灵”。

君娃出版散文集《子非猫》后,该书随即荣获第27届孙犁散文奖散文集优秀奖。让文友和诸多读者惊喜的是,《子非猫》这部集子里的插图,那些形态各异的猫们,均出自君娃的画笔。

有阅读和写作打底,君娃的画作总让人能读出雅气,赏出书卷气。看过画板前作画的她,大幅的宣纸,被涂抹成一块又一块浅灰或是深灰色,重重叠叠,勾勾描描,有时重一笔,有时轻一笔,时不时再加入一点别样的色彩。你以为她把绘画当玩儿,她却时不时以绚烂或奇崛之作示人———

楼下几只神秘的流浪猫,被君娃描绘得形态各异,个性十足;去四川丹巴支教后,君娃的异域写生,让大家见识了独特而神奇的建筑群,寥落的星空下,藏族孩子的眼睛比星星还亮;《界》则是她对时代现实的逼近和重现;《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大幅画作,是早年君娃的一篇同题散文,如今落实在绘画里,果然印证了她的心声———“我就想打通文学和绘画的通道”。

虽然我不太懂得绘画,但是这些画卷,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自然,天性,不伪装,不做作,它们如同君娃本人,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随性中带着恬静、倔强,又夹杂着几分知性女子的慵懒气息,当然更不乏对生活深刻地热爱和思考。我想,这也是画作本身最美好的意蕴。

每每关注到君娃的文字和绘画作品,我总能感受到君娃在尝试把自己对于阅读、自然、生命的顿悟,最终都落实到艺术创作之中。这让我想起苏轼说过的一句话:读书不多,画则不能进于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知识趋于碎片化,人们能静下心来阅读纸质文本似乎已成为稀罕事,君娃却执着于用心书写高雅的、充满灵动色彩的质感文字,用手中的画笔倾情描绘眼前的生活,尽现心底的爱与诗意。这本身,就值得赞美以至景仰。

左手文字,右手画笔,君娃是我所认识的执着攀登生活和艺术山脉的奇女子,与之有心灵的相交与应和,乃是生命中的一种幸事。

辛丑初夏于蚌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