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粟裕系列2

作者:桅杆

前文说过,在主席麾下五虎将(彭、林、刘、徐、粟)中,粟裕的资历是最浅的。他在红军时期的最高职务是军团参谋长,且是非主力军团(红七、红十军团)。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大仗不多,粟裕的军事才能不甚显露。粟裕的军事才能真正显现并进入主席视线,是1946年7月中旬至8月底的苏中战役,又称苏中七战七捷。此战是解放战争爆发初期打的,可以说是粟裕的成名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6月下旬,在解放战争即将爆发的前夕,为应对蒋军的进攻,总部于22、24、26日三次致电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等,指示由山东军区担负占领徐州至蚌埠之间的铁路线,调动和歼灭徐州出击的敌人。同时要求华中野战军主力西进,占领蚌埠至浦口之间的铁路线,以策应徐州方面的作战。总部还要求粟裕率领不少于15个团的主力,准备打大仗,歼灭由浦口北进之敌。新四军军部根据这个指示,于27日命令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西进,向六合、天长之间集结。当时,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隶属于新四军兼山东军区。

当时,蒋军正在策划进攻苏中解放区,粟裕正在前线准备作战事宜。接到命令后,粟裕经认真分析,于当天向总部和陈毅回电,建议“在苏中先打一仗再西移”,并立即赶回华中分局驻地淮安,与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诸等华中分局首长共同商议后,于6月29日联名再次上报总部和新四军军部,建议华中野战军先留苏中内线作战,后续视情况再加入蚌浦线作战,并陈述了理由。

当时,解放战争刚刚爆发,我方一方面加紧军事准备,一方面希望在政治上占据主动,总部于7月4日回电,认为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更有利。7月13日,总部再次致电陈毅并粟裕等,特地提醒:“一切要作长期打算,争取最后胜利。”

当时全国战场的兵力对比是:蒋军总兵力430万人,其中正规军356万人,非正规军74万人;我军兵力总数为127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1万人,地方部队66万人。敌我兵力对比为3.4:1,在装备上敌方的优势更大。

由于敌强我弱的态势非常明显,我方存在一定消极悲观情绪,对解放战争的前途担忧。为此,总部甚至在给大战略区的电报中,特别强调要“克服任何动摇犹疑恐惧心理”。此外,从总部的上述电报内容也可看出,解放战争到底应该怎么打、如何才能取胜,从总部到各战略区,也都心中没底。因此,苏中战役是在总部7月13日电报指示下发起的,是战略侦察性质的作战,具有解放战争的战略初战性质。主席对初战历来慎重,并十分关注。

具体到苏中战场,双方的兵力对比是:蒋军以第1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指挥5个整编师、15个旅共12万人,包括李天霞的整编83师、黄伯韬的整编25师等美械主力;华中野战军可以集中的第1师(6个团)、6师(6个团)和第7纵(4个团)、10纵队(3个团)共19个团3万余人。敌我兵力对比为4:1,装备差距更大,并且敌人已经完成了进攻准备。苏中地区是长江下游平原,一望无际。对明显劣势的华中野战军来说,此仗难度极大,也是个巨大的考验。粟裕就是在这样的劣势下,筹划并实施苏中战役的。

苏中战役自1946年7月13日开始,共有七次战斗组成:

一战宣家堡、泰兴,集中4倍于敌的兵力,主动进攻,歼灭蒋军整编第83师3000多人,士气大振,连主席都专门致电询问确认是不是美械部队83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如皋以南,远距离奔袭,出其不意地包围并全歼整编第49师1个半旅约15000人。

三战海安,小部队实施运动防御,消耗和迟滞敌人,掩护主力部队休整,并撤出海安,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歼敌3000多人。

四战李堡,针对敌战线拉长,兵力分散,战机出现,主动进攻李堡及换防之敌,共歼蒋军2个旅部4个团8000多人。

五战丁林,利用敌人龟缩要点,主力插入敌后,出敌不意地包围丁堰、林梓,全歼两地守军5个交警大队等部3000多人。

六战邵伯,在敌整编25师进攻邵伯镇时,以10纵队及地方部队防御邵伯,以主力进攻黄桥,攻敌所必救,激战4天,成功守住邵伯,并歼敌2000多人。

七战如黄公路,粟裕利用敌进攻邵伯之机,率主力进攻黄桥,于运动中寻机歼敌,行进途中在如皋至黄桥公路与敌相遇,以有备战无备,先敌展开,迅速包围并歼敌2个半旅17000多人。

苏中战役的七次战斗,历时一个半月,一气呵成。华中野战军以3万多兵力,面对12万敌军,歼敌5.1万人。七次战斗,有攻、有守,有野战、有攻坚,有长途奔袭、有以逸待劳,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在运动中调动并消灭敌人,基本上涵盖了运动战的种种情形。更主要的,是苏中战役以实战战例,回答了我军在解放战争中如何战胜敌人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即如何在整体劣势下,形成局部优势,各个歼灭敌人,最终取得整体优势。应当说,苏中战役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解放战争临近爆发之时,主席和总部部署各战略区积极作战。但在解放战争爆发的头2个月,唯苏中战役打得最早,也最成功,其他各地都没打出什么好仗,甚至打了一些败仗。因此,苏中战役和粟裕进入了主席的视线。

8月28日,主席致电各大战略区首长,专门介绍苏中战役经验:“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主席在9月16日为总部起草的指示电中,再次引用苏中战役战例。可以说,苏中战役的胜利,表明整个解放战争战略初战的成功,圆满完成了解放战争的战略侦察任务,检验和丰富了主席的军事思想。

苏中战役虽然与后来的很多战役相比,规模不算很大,却是解放战争爆发后的首个大胜仗,意义非常重大,充分展示了粟裕的军事才能,并一举奠定了粟裕在华东战略区的军事地位。粟裕后来的战役指挥思想,很多都与苏中战役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