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乱世之所以成诗,是因为它和爱情一样,遮遮掩掩,轰轰烈烈,百转千回。"战火纷飞的乱世年代,一段阴差阳错的乱世情,往往能勾起凄美爱情故事的开始。

生于动荡年代的人们,彼此靠着人性间的温暖艰难度日,在生与死抉择的困境下,"道德底线"早已被人们抛掷脑后,这也是为何历史上留下那么多民国时期的凄美爱情故事的原因。

当两个思想兴趣相投的文人相互遇见后,处于封闭时代的二人,旁人的质疑和非议对他们的爱情来说就是灾难,即便二人情深似海,渴望相守一生,但现实的结果却总是给他们当头一棒。

幼年悲惨,逃离家庭

赵清阁,一位芳华绝代的民国才女,1914年在河南信阳城内的一户富足家庭里出生。赵清阁的祖父曾是清朝的举人,历任过学士官位,颇具诗书文气,不仅吟诗作赋一绝,古文韵律也是深有研究。

她的舅舅曾考中过进士,她的母亲更是一位充满女性智慧、文人才气的魅力女子,不仅善闺阁刺绣,还靠自己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在作诗绘画方面也略懂一二。

令人惋惜的是,赵清阁的母亲红颜薄命,这让幼小的赵清阁从小被寄养在舅舅家,融入新环境的她,开始与朝夕相伴的表兄妹们一同沉浸在诗书文学中。

赵清阁8岁那年,考入了省立女师附小,然而好运不长,他的父亲忍耐不了寂寞,在她入学不久就另娶了一位太太。这位继母对赵清阁十分冷漠和厌恶,赵清阁的父亲看在眼里,却完全没有对自己女儿的处境有所怜惜,反倒对自己女儿逐渐疏离,只有祖母一直关爱着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人情味的家庭环境让赵清阁心灰意冷,她在孤独和凄凉中忍受着一切。直到学校的一名教师注意到她后,给予了她极大的帮助,还培养了她的文学素养,这才将她慢慢从孤寂中带离出来,从此,赵清阁与诗书作伴,在文学世界里寻求安慰。

1919年,运动风波在学生中兴起,在新文化的冲击下,赵清阁开始在她的心中萌生出逃离这个家庭的想法,这种割断封建的渴望在她初中即将毕业时成为了现实。

有一天,赵清阁在自家屋外听到了父亲与继母打算让她退学嫁人的谈话,这让她气得直打哆嗦,内心坚定了逃跑的信念。1929年,15岁的赵清阁,就这么独自坐上了前往开封的夜车,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获得重生,邂逅老舍

面对背井离乡、颠沛漂泊的生活带来的生存挑战,赵清阁稳住了自己的阵脚。在没有任何专业训练的情况下,赵清阁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河南艺术高中,还拿到了支撑生活的助学金。

在生活保障的支持下,赵清阁经过两年扎扎实实的科班训练,她的西洋画、素描和国画都有了不少长进,平日里还时常抽空学习乐理,并且借阅了不少中外文学名著,此时的她,已经走出了过去家庭带给她的阴影。

1930年,赵清阁第一次向开封《民报》投稿了自己的诗文,那时她仅仅16岁,在这以后,她的创作欲望越来越强烈,创作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在成为民报的编辑后,赵清阁还不忘提升自己,她通过在河南大学旁听,不断充实着自己的思想,发表了许多期刊,一时成为当地女性敬佩的对象。

好景不长,赵清阁大胆直言遭到了敌人特务的不满,甚至被多次威胁生命安全。1933年,由于当时局势的紧张,赵清阁被迫离开河南,前往上海开始另一段人生。抗战爆发后,赵清阁坚持为革命的理想而奋斗,她又毫不犹豫地奔赴去了武汉。

1938年,一群爱国的文艺青年在武汉组成了文艺界的爱国抗敌协会,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来唤醒群众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并且由才华横溢、久负盛名的老舍担任该协会的常务理事。

对创作充满热情的赵清阁就这样加入了协会,在后来的工作来往中成为了老舍的秘书,协助老舍工作。那一年的老舍38岁,而正处花信年华的赵清阁才2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乱世爱情,结局悲惨

在一起工作许久的赵清阁和老舍二人,每天谈文学写剧本,两人相处甚欢,有着聊不完的话题。老舍简单朴实、情感浓厚的文笔令赵清阁为之着迷,而赵清阁诗书谈吐、理想远大的魅力同样也让老舍如沐春风

二人合作期间,共同创作的话剧《桃李春风》好评如潮。不久,他们又一起创作出戏剧《虎啸》,这让渐渐熟络的二人关系进一步的发展。

因为国内战乱,两个人从武汉转移到重庆,在朝夕相处中,两个人产生了朦胧的感情。虽然二人在重庆期间始终保持分居的状态,但每次发布文学新作都是以二人共同署名的,这让外界开始揣测二人的关系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尽管赵清阁得知了老舍是有家室的,两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无视道德的底线,开始像一对情侣一样交往。

老舍的妻子在得知二人同居交往的消息后,立马带着孩子来找老舍,质问老舍与赵清阁的不正当关系。老舍看着眼前的妻子和赵清阁,陷入道德和爱情伦理问题的他始终无法做出自己的选择,这让老舍在赵清阁心中的温柔体贴的形象大打折扣。

对世俗不屑一顾的赵清阁,为了老舍不惧世俗眼光,但懂得礼义廉耻的她,此刻也明白自己的身份多么的尴尬和不光彩。

赵清阁果断选择了离开老舍,而老舍也无奈回归了家庭。两个人分隔两地,再也没能相见,但两个人心中却仍然保留着执念。

1946年,老舍在美留学的时候给赵清阁写了一封信,幻想着二人还能重逢,但收到信的赵清阁是清醒的。她借着自己创作的短篇小说《落叶无限愁》,重塑二人的故事,以此提醒老舍,也许只有一起去跳江,才能逃避现实,感情圆满。打消了老舍的念头。

1966年,特殊时期发生了,老舍作为一名作家,被押到北京文庙瓯海,让他跪在被焚烧的戏服和道具前认错,甚至对他进行了长达几个小时的毒打和摧残。隔天,再也承受不住精神压力的老舍,想起赵清阁给他的信,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了。

老舍离开了,赵清阁余生都没能从这段感情中走出来,她从此孤身一人,没有去嫁人,将老舍写给她的信在临终之际全部烧毁,连同那份没有结果的爱情,一起灰飞烟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