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南方周末》6月4日的文章中,有这么一串文字"北非朗朗晴空下,成串炸弹砸向城市,穿行地中海的客机,被警告途经北纬32度至33度之间必须小心,而靠近锡德拉湾南岸航行的货轮上,不少海员反映水际线那头往往有几十米高的烟柱……"这便是新利比亚内战。

利比亚内战推翻卡扎菲政权之后,民众呼吁的"自由"却迟迟没有来临,而是开启了民不聊生、荒诞不羁的内战。原本有油井气田的国家足以自给自足,养活一方百姓,过安稳幸福生活。然而利比亚恰恰相反,卡扎菲政权的倒塌让原本已经幸福安稳的生活成了泡影。

此时的利比亚人民是这么说的:"他们都号称为'新利比亚'而战,可我更怀念'原来的利比亚'。"由此可见,这个国家的人民为他们曾经亲手杀死总统卡扎菲的行为感到后悔了,然而,历史的车轮只会滚滚向前。

传奇人物的崛起

说起卡扎菲,他的人身是传奇的也是悲情的,卡扎菲与萨达姆同为反美分子,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并且有着一样的悲惨结局

卡扎菲出生于一个游牧民族,父母姊妹也都是质朴的牧民,然而,卡扎菲从小就有一颗有抱负的心,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他接受了父母竭尽全力提供的教育,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学习攀升,小小年纪就富有感召力,与超强的演讲能力。

据说卡扎菲的曾经在联合国大会上的一次演讲历时90多分钟,而且不用稿子,最终连当场的同声传译都放弃了翻译。

1969年年仅27岁的卡扎菲领导"自由军管组织"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利比亚共和国,在接下来的40多年间,卡扎菲致力于利比亚国家建设。

游牧民族人民特有的果敢与独断特性,让卡扎菲在位长达42年,对利比亚的铁腕统治虽然让利比亚一度成为中东第一强国乃至世界强国,也让很多追求自由的人们越来越渴望摆脱这样的生活。

盛极一时的利比亚

卡扎菲的利比亚共和国盛极一时,像极了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诸如唐朝的"开元盛世",是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迅速,一片祥和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东地区最为富有的就是石油,卡扎菲上台后就没受了西方控制的油气资源,组织国民大力开发油田,并将石油带来的财富用到工业发展和居民安居乐业建设上。卡扎菲不仅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而且还建立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国民实施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房等待遇。而且国民生育有生育津贴、结婚有结婚福利,让世界人民羡慕。

而且由于工业的完善发展,社会体系的完善,利比亚的工人工资待遇也是相当丰厚,因此,世界不少国家的民众绞尽脑汁想到利比亚发展,尤其是阿拉伯和非洲的国家居民都跑到利比亚来打工。

当时利比亚居民的日子过得非常滋润。再加上卡扎菲中央集权制的管理,使得利比亚逐步实现了统一,社会稳定繁荣。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可以更有效的促进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利比亚的社会地位也在国际上日益提升。

卡扎菲政权的倒台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生活本应让利比亚发展的更快。然而,随着人们日益满足的物质生活,精神上也追求更多的自由。

而卡扎菲政权虽然给了民众富足的物质生活,但专制统治,仍然引起了不少民众的不满,这为卡扎菲政权的倒台埋下了隐患。专权统治必定会有极端及残忍的手段,这就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卡扎菲政权长达40多年的统治,社会腐败加剧。

另外,不管是国家政权,还是国内经济命脉也都控制在卡扎菲家族手中。卡扎菲有七个子女,每一个子女都在各个领域掌控着实权,一些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受到西方思想的洗礼,追求更多的自由与平等,让利比亚的国内矛盾不断攀升。

当矛盾聚集到一定程度,随时就会有被激化的危险。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让利比亚这个相对幸福指数较高的国家也受到了波及,利比亚失业率猛增。

尤其是年轻人,晚年的卡扎菲没有很及时的解决年轻人就业的问题,致使这些年轻人极端地走上街头,拿起了武器,宣称推翻了卡扎菲,杀死卡扎菲。

随着国内动乱的不断恶化以及国外势力的支持,卡扎菲政权最终倒台,最为悲惨的是卡扎菲被自己的国民侮辱、毒打,最终死在两个年仅19岁的青年手中,结束了他传奇的人生

欲望与现实往往存在质的区别

卡扎菲政权倒塌了,利比亚人民想要想要的自由与民主就真的实现了么?然而,迎来的是常年的战乱,以前幸福的日子变成了现在的炮火和硝烟,变成了百业萧条,民不聊生,经济倒退几十年,什么生育、住房、结婚、看病福利,都成了奢望。

如今在17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不是石油滚滚,却是硝烟滚滚,9年的时间里,也许利比亚人民已经习惯了流离失所,习惯了支离破碎,但他们一定也后悔了曾经的鲁莽。

这就是欲望与现实的区别,一不小心丢掉了曾经,崩塌了欲望,就掉进了水深火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