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 老中青三代琴界名家相继登台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摄

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玉红)这两天,全国数十万古琴爱好者通过直播平台,欣赏大师、新秀的激情演奏。7月30日,“盛世和韵”中国古琴盛会在上海龙华寺如期举行,老中青三代琴界名家相继登台,抚唐、宋、元、明、清名琴,在悠扬的琴声中和传统文化对话,让古琴艺术曲高和众。

走近龙华寺,古琴雅韵透墙而出,曲调舒缓婉转,弦音铮铮,音韵中正平和、澹逸旷达。表演者项宇是一名中学生,是参与本次展演的最小演奏者。“8岁时,我听了一首古琴演奏曲《小草》,非常好听,决定学习古琴演奏。”项宇回忆道,在家人的支持下,他跟随老师学习古琴演奏技艺,并在16岁那年如愿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

回想学习古琴近10年经历,项宇觉得有苦也有乐,他每天对着桌边练习数小时“擘、挑、摘、勾、剔”等古琴演奏指法,现在,只要坐在桌边,两只手会习惯性地做好弹奏动作;他背着古琴外出演奏时,经常被路人围着问:“男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古筝啊?”此时,他会很自豪地回道:“这是诸葛亮弹奏的古琴!”

“8岁听《小草》,觉得好听;14岁弹《小草》,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18岁再弹《小草》,自己能感受到旋律中透露出的几分不屈。”项宇说道,此次登台表演,他演奏了据东晋陶渊明同名辞而作古琴曲《归去来辞》,在舒缓旋律中,他似乎能感受陶渊明的豁达。

除了项宇,还有一批80后、90后、00后古琴演奏者登上舞台,演奏各自拿手的曲目。年轻的演奏者章纯青介绍,他从事古琴演奏很多年,并在上海开设了个人工作室。“本次展演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他说道,通过观摩全国各地演奏者的表演,他对部分曲目演奏的音高、节奏、节拍有更多理解。

古琴是中国传统的拨弦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深沉,已有3000多年历史。2003年,中国古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古琴作为一种高雅艺术,不再‘曲高和寡’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丁承运欣慰不已,2003年以前,全国熟练演奏古琴的表演者只有52人,如今已有有200多万古琴爱好者。

参加此次展演,丁承运特意选择演奏一曲《潇湘水云》。“我选择这首曲目,是为了纪念一代古琴巨擘查阜西。” 丁承运说道,《潇湘水云》最早的版本可能是比较闲情逸致的,仅仅描写山水之美。经过查阜西的打谱,在这首曲子里注入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这其实是查阜西本人的人生经历的投射。因为这首曲子,查阜西又被人尊称为“查潇湘”。

《酒狂》是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为阮籍所作,有激情的旋律描绘出那种醉酒朦胧的情态和愤世积郁的不平之气;《梅花三弄》琴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碣石调幽兰》曲调十分清丽委婉,节奏缓慢悠扬,如入宁静致远、无人之境。“古琴每一首曲目都反映了人们当时的精神面貌。” 86岁高龄的古琴专家、学者吴钊表示,越来越多年轻人学习并传承古琴艺术,是一件大好事。他倡导保留古琴文化等民族独特的风貌,年轻人先原汁原味地学习,才能真正理解古琴艺术文化的精髓,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