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21日下午,西华县华泰办事处正在紧急转移群众。

7月19日到22日,周口出现连续强降水,西华、扶沟遭遇大暴雨、特大暴雨。同时,上游洪水经沙河、颍河、贾鲁河集中泄洪。

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奔涌而来,贾鲁河漫堤溃堤险情不断、险象环生。在万千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之际,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指挥调度下,市委、市政府果断行动,举全市之力,与时间赛跑、与洪魔较量,展开了一场紧急转移应急避险群众的大行动。全市紧急转移、应急避险50多万名群众,没有一名群众因洪灾伤亡。

难舍的家园

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面对困难挑战,西华、扶沟等县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广大干部迎难而上、紧急奔赴各地转移危险区域群众。

周口是人口大市,但是当前既不逢年过节,也不是庄稼季子。因此,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老年人恋家思想严重,又对自己临河而居几十年的老经验过于自信。因此,转移安置工作并不容易。

60多岁的牛运才大爷是西华县红花集镇寇寨村人。“人老几辈住在河岸边,也不是没碰到过河水上涨,而且现在雨也停了,能有多大的事?”从家里出来的时候,牛运才大爷是带着几分不情愿的。讲汛情,说后果,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倔强的牛大爷最终才被村干部劝上了转移群众的大客车。

刘洪斌大爷今年83岁,是扶沟县大李庄乡中营村人。中营村虽然紧邻贾鲁河,但刘洪斌家是新建的房子,钢筋混凝土用料很足。他觉得房子坚固,水大了,大不了躲到房顶。村里动员转移的时候,刘洪斌就是不想走。

“水大了,你可以躲房顶上,可是吃什么,睡哪里?你一个人被困了,我们能想办法把你救出去,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样,党和政府怎么救得过来?”村干部也劝,在外工作的孩子们也劝,刘洪斌大爷最终才来到县城投奔亲戚。

西华县迟营镇杨楼行政村李营村的周大娘,家里喂了四只鹅。紧急转移群众的时候,周大娘心疼她辛苦养大的四只鹅,说啥也不愿意走。几番劝说,做不通工作。关键时候看党员。留守在村里参与应急抢险的共产党员李玉柱站了出来。他当即向周大娘表态:“你安心转移吧,我这几天一直在村里,一定会抽空把你这几只鹅给你养得好好的,有了损失算我的!”

李营村的老党员李长全今年已经95岁高龄,有着60多年党龄。“我年纪大了,在村里留守也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听从党和政府安排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我是可以做到的”。村“两委”干部动员群众转移的时候,很多群众不愿意去安置点。李长全不但带头转移,而且和村干部一起做通了不少群众的思想工作。

7月21日上午8时到11时30分,西华县调动该县应急、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力量,调集300余辆各类车辆,短短三个半小时内转移10万余名群众。7月21日当天,扶沟县6000余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排查灾情、转移群众,该县17个乡镇(街道)应转移人员26万余名,全部安全转移。

温馨的“新家”

7月27日,一大早,扶沟县大新镇寺后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师根生就带着村委副主任钞胜利上街采购当天的食材。

记者赶到这里时,已接近10时,只见三五成群腰系围裙的中年妇女,有的在剁鸡块,有的在择菜,有的忙着刷锅……

7月24日开始,寺后刘村按照扶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安排,接纳安置韭园镇太尉铺、大王庄两个行政村的270余名转移避险群众,负责他们的日常生活。

“中午吃烧鸡块、西红柿炒鸡蛋,主食馒头、绿豆汤,零食是酸奶……”师根生说,每天的饭菜,由村委值班人员根据捐赠物品种类提出建议,安置群众代表吴志勇等人“点餐”,自己再根据“点餐”情况适当采购补充。食材备齐后,由村干部家属打荷准备,最后由曾在广州开饭店的钞胜利亲自掌勺。

“出来避险本来就是应急的,但是这里吃得住得都很好,咋会不满意嘞!”提及居住条件,今年72岁的太尉铺村村民张老汉一个劲地夸奖。

按照扶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安排,大新镇负责安置韭园镇40个村的35380名整村转移避险群众。为保障群众安全,大新镇设置了包括22个行政村、4所学校、1所乡镇卫生院在内的27个安置点,并紧急成立志愿服务组、食品安全组、卫生防疫组和安全保卫组等4支应急安置队伍,采取户户对接安置和集中安置两种形式(备注:户户对接安置指转移群众到大新镇和居民同吃同住),其中先后集中安置避险群众9000余名,目前登记在册的仍有3594人,其余被亲友接走。

与寺后刘村室一墙之隔的寺后刘村小学,是该村集中安置点。场地宽敞,水电通畅,物资齐全,村医24小时值守。孩子们有的在安静做作业,有的在开心玩耍,老人们坐在树下聊天、下棋……7月27日上午,在寺后刘村小学安置点,记者看到,这里保障设施齐全,给安置人员免去了生活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

党员吴志勇是35380名整村转移避险群众之一,也是韭园镇太尉铺村转移安置群众的领队。他说,7月24日上午,他带领该村67名安置群众被集中安置在寺后刘村小学的教室里。一到这里,他就发现假期的校园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教室里铺上了地垫,空调、电视一应俱全,村干部新安装了插座、热水器,供群众手机充电和喝热水。

“到自己亲戚家,也只能这样了!”吴志勇说,几天来,他和67名同伴一直被大新镇人的真情感动着。

“家园有殇,众亲相帮。洪水无情,大爱无疆……”走进吴志勇等人的房间,记者发现,正前方的黑板上,是一期主题为“洪魔无情、人间有爱”的黑板报。“在此落脚,感谢之情无以言表,这黑板报是老少爷们的真情流露。”“感谢亲人对太尉铺村68名转移避险人员的雪碳之情。”见到记者拍照,一群人争先恐后地插话,感谢之情溢于言表。

在西华县青华中英文学校,来自红花集镇红花村的小朋友金美嘉正在操场上和小伙伴们踢球。小女孩似乎对她即将到来的生日非常看重,记者问她年龄的时候,她两次特意强调很快要过11岁生日了。因为转移的时候走得匆忙,小美嘉也没顾上带书,每天在操场疯玩,家长也不再“絮絮叨叨”。这对小美嘉来说,实在是意外收获。

扶沟县曹李乡刘桥村的齐浩明、齐子涵兄妹俩,跟着家长来到了丰园小学安置点。23日下午,哥哥齐浩明和小伙伴愉快地玩着“跑得快”,妹妹齐子涵则在旁边观战支招。沉浸在扑克牌的乐趣里,七八个原本不相识的孩子很快就熟络起来。孩子们热情爽朗的笑声把安置点的气氛搞得很嗨!

忙碌的身影

干净整洁的安置点里,群众有的坐在树下聊天,有的在宿舍里休息。来自机关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志愿者通过忙碌有序的工作,让这些临时设立的集中安置点很快就有序运转起来。

西华县青华中英文学校安置点,是西华县委宣传部负责牵头保障的安置点。按照西华县委安排,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韩秀娟一直坐镇安置点,指挥调度各项保障工作。周口市中医院、黄桥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搭起了医疗台,让群众有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县统一调配的物资也源源不断运到了安置点,充足的物资保障让群众觉得更安心、很暖心。

扶沟县委办公室干部牛方方、金鑫等几位同志,一直负责江南实验学校安置点的保障工作。4200多名群众来到安置点,留给他们和几十名志愿者的也就三四个小时的准备时间。他们忙着调配物资、分发食物。有些群众不顾险情想回去带些东西,志愿者还得一遍又一遍讲明利害,劝他们安心住下来。几天来,机关干部和志愿者根本没怎么休息。

西华县西华营一中也是该县的转移安置点。2900多名群众一夜之间来到学校,让校长彭建勇忙得不可开交。最初的时候,食品物资保障跟不上,彭建勇又不想把矛盾上交给正在一线抗洪抢险的各级领导。他不讲价钱、不提条件,硬是通过熟人朋友协调物资,保障了2900多人最初两天的生活。奔忙劳碌之下,彭建勇嗓子哑得都说不出话了。

扶沟县大李庄乡潘庄村的陈瑞君是一名高二学生,随家人来到丰园学校安置点后,看到县人大常委会的机关干部和志愿者忙不过来,主动请缨加入志愿者队伍。西华县青华中英文学校安置点的志愿者金彭坤原本也是从红花集镇转移过来的群众。金彭坤告诉记者:“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吃住保障非常繁琐,不能啥都依靠机关干部和志愿者,我们也得主动帮忙。”

魏娜是扶沟县大新镇新南村人,几年前和丈夫在镇政府所在地租了门面,干了一家名叫娜娜艺术培训中心的培训班。今年暑假,培训班没有招收学员,房间空闲。得知大批避险安置人员进入大新镇后,魏娜主动找到当地政府,愿意提供住房供安置人员住宿。7月21日,来自汴岗、练寺等乡镇避险群众开始入住培训班。24日,培训班又接纳了一批韭园镇的避险群众。目前,有300余名群众在此避险安置。

新南村党支部书记张艳辉说,全村接收避险群众近400人,除在培训班安置人员外,村室也安置90余人。50多名村民自发报名参与志愿服务,不少还是大学生。在村室,他们支起大锅,生火做饭,每天由村干部带领自愿者维持秩序,运送饭菜到培训班。

除了提供住房,魏娜还是一名热心志愿者,更是300多名避险人员的临时“家长”。每天,饭菜到达后,她和志愿者就投入到紧张工作中,维持秩序、盛菜递馍送汤、搀扶老人……一顿饭下来,她和志愿者已是汗流浃背。

事实证明,不管遇到什么灾害困难、风险挑战,只要我们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就能把全体人民团结凝聚起来,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一场突发情况下的紧急撤离转移,注定让人刻骨铭心,但风雨终将过去。马克思说:“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当前,防汛抗洪正逐步转入灾后重建阶段,转移安置的群众已经开始有序回家。全市人民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打好灾后重建攻坚战,让家园更美,让梦想飞扬!(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吴继峰 金月全 张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