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务教育体系中,教师的职称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不仅决定着教师的称号,同时,也决定着教师的工资。

一般来说,高级职称要比低级职称收入高出许多,因此,虽然同为教师,但是彼此的收入差距还是很大的。而收入差距过大,则引起了教师群体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教育部提出的“绩效工资”分配新方案,反而拉大了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

长期以来,教师职称与工资挂钩的政策,对教师产生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也带来了许多消极情绪。

基层教师对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存在分歧,甚至导致不公平感,尤其是忙于一线教学任务的教师,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提高职称。

此外,对于一些科任教师来说,职称是最让人不满意的存在,因为自己的教学任务比较少,实现职称评价的可能性很低。

事实上,现在有很多不从事一线工作的老师,却取得了高于一线教师的职称和工资,自然有人感到非常愤怒。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教师的问题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教育部对教师的绩效工资进行了调整,主要“偏向”三类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新方案,收入差距更大了?这三类教师受益匪浅

教师“绩效工资”分配不公平,就会失去很多优质的教师,对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巨大的损失,而新的方案也更加倾向这三类教师。

包括班主任在内的一线教师:换个角度思考的确如此,班主任只有班主任津贴,但这部分班主任津贴不是全能拿到手,实际上对于辛苦付出的老师是不公平的。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承担着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得到高度评价,给这样的教师更多的绩效报酬应该是合乎逻辑的。

已获高级职称还在一线教书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由于职称评价的存在,有很多高级教师就不在一线教学,而是跑到“幕后”。

相反还有很多教师虽然获得了高级职称,但仍没有忘记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所以对这类教师有必要进行鼓励。

还有很多虽然没有职称,但教学工作优秀,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在绩效工资上也要予以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贫困或农村地区长期教学的农村教师:这样的老师的工作条件也很艰苦,但是一生都在农村地区,为教育无私奉献,他们得坚持理应得到称赞。

因此,在这次的教育部的要求中,薪酬工资应该向农村地区的教师倾斜,给予更多的补助和扶持政策,也是合情合理的。

绩效工资分配的新方案,明显更加倾向于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愿意为教育献身的老师,这样的绩效分配也将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得越来越大了。

设立教师职称的初衷是为了满足教师的生存和自尊心等需求,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但随着发展,这一政策的不足越来越明显,那就是收入差距能否激发教师工作主动性,还未可知。

以中小学初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为例,二者的工资差距一般为500元,多的是差也在600元左右。绩效工资也是按照“多工作,多挣钱”的原则来分配的。

因此,一些职称高的教师,再加上资历老,工资要比新人高出很多,有的一个月甚至能多出800元到1000元,一些学校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

渐渐地,没能获得职称的老师们心理开始失去平衡,或者放松教学任务,一心扑在职称评审中,争取提高工作。或者干脆自暴自弃,混日子。

这样一来,就会进一步提高教师工资的差距,并且导致很多一线教师心理失衡,无法平衡工作任务和心理预期。进而开始补课、赚外快,来满足自己的攀比心。

评定职称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教师们也要看到好处

当然,也有网民认为“教师职称”也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毕竟能够评上高级教师的人,无论是在学术能力还是教学能力方面,必然会有过人之处。

因此,如果你没有努力就很难做出正确的评价。但是,如何取得各种职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教师想取消这个职位的原因是自己无法实现职称的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者对于职称评价不擅长,不认可,最终导致不公平之感。但是,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的根本制度之一。

现在教师的工资收入与职称水平直接挂钩,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想要真正地实现教师教育积极性提升,仅仅有职称评价是不够的。

一定要简化教师工作的评价机制和方法,消除分配的限制,缩小不同工作水平对应的工资差距,才能真正地实现教育。

最后想说:

教师绩效工作作为一个复杂的命题,不仅仅是取消或者改革职称就能实现的,更重要的是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降低职称与工资的依存关系,让学生评价作为重要参考,从而推动教育发展。

【今日话题】

你认为教师职称评定是否公平?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大米粒教育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