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不计其数,哪怕有些被人称之为"诗仙""诗圣"的存在,也不敢称自己是"当世第一",也没有任何人称赞一位文人是"第一"。

原因很简单,大家对于文化、文学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而不像武者,孰强孰弱,比试一下就见分晓,而在当下,却时常有人因为不喜欢某一位学者的观点,而对他大肆恶评,康震就曾遭遇到这样的遭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精于此道,以此为生

古往今来,在某一行业有较高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如此,现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康震就是如此,从小到大,不仅将文学当作是一种兴趣爱好,更是作为了自己钻研的方向,乃至于是自己走向社会,赖以生存的根本。

康震出生于1970年,出生于陕西省。在那个小朋友都痴迷于追逐打闹的时候,康震就另类地迷上文学,《唐诗三百首》是他爱不释手的"玩具"。虽然读不懂诗中的含义,也领悟不到诗中的意境,但那诗词中所独有的"韵律",却是深深地令他向往,欲罢不能。

上学之后,语文课又成为了他最感兴趣的学科,尤其是在老师讲解诗词的时候,是他最快乐的时光,每每学习到一首新的诗词,他就迫不及待地将整首诗都背诵下来,同时去逐一理解每句诗词的意义,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态,感受诗词中所描写的意境。

因为对古诗词的热爱,使得他在高考时,选择了西安联合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们常说"一个人的爱好,会影响他的性格以及气质。"康震由于自小就沉迷于诗词歌赋当中,让他逐渐养成了温文尔雅的气质。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每当康震进行诗词朗诵的时候,哪怕算不上"惟妙惟肖"却也别有一番滋味,深受同学与老师的夸赞。

大学毕业之后,当其他同学都纷纷被生活所迫,放弃自己的专业,另谋他业的时候,康震始终坚持着对"古诗词"的热爱,对文学的执着。他选择在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深造,一路攻读到了博士学位。更是师从古典文学名家霍松林先生。

在霍松林先生的指导下,康震对于古典文学有了更深层次地了解,他对于古诗词的热爱也更加执着。那段期间,康震不仅在古诗词文学上有了一定造诣,更是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有了一定的深入。让他对于多数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了了解,这更加提升了他对诗词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攻读完博士学位之后,他还加入到了南京师范大学的科研流动站,从事了长达两年的博士后研究,直到加入北京师范大学。康震从小到大,从开始的读书写字,到后来从事博士后研究,一直都未曾离开过文学领域。

哪怕在工作之后,依然将自己的这一"兴趣爱好",这一擅长的领域,变成了赖以生存的根本,正所谓精于此道,以此为生。2002年起,康震正式加入北京大学,成为一名文学院的任教老师。

2、到底是能书会画,还是没有才华?

自康震加入北京大学任教之后,他的课就受到了北京大学许多学生的喜爱。他对古诗词的讲解,不拘泥于书面、不拘泥于解读文字,更是会结合当时背景下的文学环境,对诗词进行更加深入地解读,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诗词所表达的意境。

2008年6月,"奥运加油,中国加油"特别节目邀请康震担任嘉宾评委,这使得康震名声大噪。他在节目中出色地点评,不仅展现了他独到的见解,更是体现了他在文学上不菲的造诣。

在那之后,康震多次参与电视节目的录制,被邀请担任评委,让他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更是受到了知名综艺《百家讲坛》的邀请,成为活动嘉宾,向大众讲解故事中的寓意,展示文化的魅力。

随着康震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他的专业能力以及才华,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在此之后,更是多次担任了国际"汉语言文化"赛事的嘉宾评委,以及主持工作。

在担任《中国诗词大会》导师的时候,他现场作诗,却遭到了某些网友的质疑,认为他没有才华。一位能书会画的学者,一位从小到大都不曾放弃文学文化研究的教授,一位著作无数的北大专业教师,遭到了这样的质疑,那么事实如何呢?

3、备受争议的康震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录制当中,康震作为点评老师,现场作诗一首,引经据典的同时,还将名人典故孕育其中,更是在诗中包含了当时的意境,但是恰恰就是这首现场之作,却引起了许多人围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震到底有没有才华?""康震不配称为大师"等等言论一时间充斥在网络之上,更有甚者,还怀疑起了北京大学教师们的专业素质。这仅仅是因为这些所谓的"诗词爱好者",觉得康震教授的这首诗,作得不合格。那么康震真的是毫无真才实学?

其实康震教授所作的这首诗,更类似于古诗,其中蕴含的"韵律",当然与现代诗的格律不符。再者,诗词本就是有感而发,随性所作。康震教授根据他当时的心境,引经据典表达、阐述,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哪怕是在整首诗中略有瑕疵,也不足以成为外人针对、评判、甚至是攻击的借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字、一词、一句,都蕴含着无数的含义,能够凭借仅仅数字,不仅能够让人感受到像表达的意思,更能将当时的心境纳入其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本事,更能体现康震教授对于诗词的研究的底蕴。

如今,心浮气躁之人数不胜数,能够像康震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的,在文化研究当中深入钻研的人已经不多,他们是值得尊敬的。真正的爱好者应当与他们深入学习、探讨,而不是对其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