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时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圆满结束。

这次展览重点展出了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地球的部分月球土壤,以及缩小版的“嫦娥五号”模型,均令市民感到十分新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嫦娥五号去年12月成功将重达2公斤的月球土壤带回地球,部分月球土壤早前随国家科学家访问团来港,并于会展中心公开展览

▲月壤样品,颗粒质地微细,主要由氧、矽、铝、铁、镁、钙等元素构成,不含任何有机成分,而且非常干燥

2013年12月2日至今,不到十年的时间,中国已经三次发射“嫦娥”登月。实际上,这也是本世纪唯三次的探测器登月行动。

借助光年之外传回的影像数据,世人对月球的认知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也从中见证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雄心壮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嫦娥五号轨道器、着陆器及上升器模型(1:2)

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落地月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永远背对地球一面降落探测器的国家

2020年,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壤取样返还,标志着中国“绕落回”的圆满成功,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第三个有能力到月球采样的国家。

▲月球样品密封装置,采用了钛合金和铝合金保证结构强度与钢度,同时最大限度减轻重量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嫦娥四号检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指出,嫦娥五号是迄今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探测器,上百家科研机构、几十万科研工作者投入其中,是中国科研工作集大成,也代表了中国探月最高水平。

关于探月工程的未来发展,张熇称中国将继续实施探月四期工程,在月球南极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还希望在南极附近通过探测器对月球资源进行进一步勘察,如探索固态水等,来确定是否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中国也正在载人登月方面开展预先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航天员也会登上月球。

▲现时,美国仍然是地球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让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国家

对一个国家而言,拥有探索月球的能力标志着雄厚的技术实力,还必须有相当的财力和人力。

随着我国在登月领域不断取得非凡成绩,全世界也掀起了新的一波“探月”潮。除了美国、中国和俄罗斯,欧洲太空署、日本、以色列和印度也都在进行探月工程。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嫦娥五号的探月成果将进一步推动人类对月球的相关科学研究,对国际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在1960年代开始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当年耗资250亿美元,共有40万人参与

▲除了上九天揽月之外,中国也已经实现了一件只有美国和苏联短暂成功的事情:登陆火星

美国太空作家和学者戈斯瓦米曾形容,中国太空探索能力已与美国并驾齐驱,成为太空领导角色的替代选择。

缅因州参议员安格斯金更说:“这印证了美国已不再独自拥有太空。”

▲现时,中国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太空站,6月17日,神州十二号的三位航天员进入天宫太空站的天和核心舱

然而,如今操作这么“秀”的中国航天探月,当年走的却是一条独木桥。

1990年代,国际空间站筹备搭建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封锁和阻挠下,中国没能加入到这个行列。20多年来,中国始终没能加入到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封锁和禁令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美国一直在太空领域故意排挤中国,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前众议员沃尔夫的提案,明文禁止美国太空总署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技术交流;欧洲太空总署原于2010年准备邀请中国加入国际太空站的想法自然也无疾而终;NASA更曾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中国籍研究人员参加国际天文会议。

▲2019年由美国主导的阿尔忒弥斯计划,目标是在2024年之前送美国太空人重返月球,欧日英加澳等7国被邀参加,有能力参与计划的中俄却被排除在外

合作被禁止,技术被阻断,当禁令从政治领域蔓延到科研,面临全面施压的中国,只能抵御着封锁的压力,自己走出一条航天路。

神舟、嫦娥、北斗、天宫……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利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开创了属于中国的航天征程。西方列强的排挤与孤立非但没能遏制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还无法阻止美国盟友与中国展开太空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问一号即有欧洲太空总署、法国、奥地利、阿根廷航天部门参与

甚至外国航天员也开始着手学习我们的语言。

2013年,阿方索·卡隆导演的电影《地心引力》,其中就有一幕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美国宇航员在遭遇一系列事故之后,想要顺利返回地球就只有进入中国空间站,却因为看不懂中文操作界面只能乱按一通。

▲电影《地心引力》剧照

为了不让电影中尴尬的预言成真,3名来自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航天员正紧锣密鼓学习中文,目标是从2022年登上中国空间站。

虽然,中国现时在航天领域仍落后于美国,在嫦娥四号传回月背照片之际,NASA的太空探测器“新视野号”传回一张距离地球65亿公里的小行星“天涯海角”的照片。

▲NASA在“天涯海角”发现水和有机分子

然而,中国航天胜在有长远目标,不懈努力,坚持研发,脚踏实地的精神。

属于中国航天的逆袭爽文,才刚刚开始谱写。

跟着电影探月

自古以来,月亮就承载着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意象,因其衍生出的文学艺术作品数不胜数。而早在人类向这片光年之外的宇宙发起探索前,就有关于月球的电影诞生了。

《月球旅行记》是一部于1902年拍摄的法国黑白无声电影,片长14分钟,豆瓣评分9.1。

▲电影《月球旅行记》原片

它被认为是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登月电影

▲电影大致基于小说《从地球到月球》、《最早登上月球的人》,由乔治·梅里爱改编、导演

影片讲述了6名勇敢的天文学家乘坐炮弹从地球飞到月球,在月球上遭遇外星人等一系列荒诞故事。不仅呈现出那个时代人们对外太空的无限想象,也讽刺了当时保守的科学界

▲梅里爱本想把电影拿到美国放映以得到更大的商业利益,但托马斯·爱迪生在伦敦看过这部电影后秘密进行了拷贝,在美国上映后赚得的大量钱财全部归爱迪生所有。梅里爱分文未得,几年后宣告破产。

《月球旅行记》上映时,离史上第一部电影诞生不过短短7年,观众先前看的电影几乎都是单一场景片段,少有完整叙事。

而《月球旅行记》故事生动有趣,加上被誉为“电影魔术师”(cinemagician)的梅里爱将自己丰富的舞台经验运用在影片制作中,融合大量舞台特效,包括烟雾后人物消失、大炮降落在月表等画面,带给了观众各种惊喜。

▲《月球旅行记》剧照

《月球旅行记》奠定了科幻电影的诸多经典元素,如讽刺嬉闹的基调、笨拙的科学家、外星生物、无视物理定律等原创概念一直沿用至今。

上世纪初的人们大抵无法想象影片中的飞天大炮,成为了后世火箭升空的伏笔,曾经看来遥不可及甚至痴心妄想的科幻童话,如今也已成为了现实。

再到1929年,《大都会》的导演弗里茨·朗拍摄了一部爱情喜剧片《月里嫦娥》

▲德国电影《月里嫦娥》豆瓣评分7.9,片长156分钟

故事讲述了几位研究人员和淘金者抱着各自的目的乘宇宙飞船去月球探险,在月球因发现黄金产生争执,引发了一场枪战。

子弹意外击中了宇宙飞船的氧气罐,剩余的氧气不能让所有人都能够平安返回。其中一人最终自愿留在了月球上,而女天文学者出于对他的爱也愿意留下来。

▲《月里嫦娥》剧照

比起讲述登月,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大杂烩,当中有很多支线故事,如淘金、枪战、三角恋等。

而不得不提到的是,电影对于火箭发射倒计时空间无重力等刻画都非常超前,据闻当时纳粹政府觉得影片太过真实所以阻止其发行

▲不知道后世的科学家有没有从电影里汲取灵感

相比起90年代初期电影中尚显青涩的月球太空特效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画面则是做到了跨时代的逼真。

斯坦利·库布里克拍摄出的场面,从宇航装置到月球表面,让人们真正对月球的模样有了概念。

▲《2001太空漫游》豆瓣电影TOP250排名199

故事发生在2001年,为了寻找地球上黑石的根源,人类开展一项木星登陆计划。飞船上有冬眠的三名宇航员,大卫船长(凯尔·杜拉饰)、富兰克飞行员(加里·洛克伍德饰),还有一部叫“HAL9000”的高智能电脑。

HAL在宇宙飞行过程中发生错乱,令到富兰克和三名冬眠人员相继丧命,剩下波曼和这台电脑作战。

从死亡线上回来的大卫一气之下关掉主脑系统,HAL彻底失效,茫茫宇宙中只剩大卫一人向木星进发。穿越瑰异壮观的星门,大卫仿佛去到一个奇特的时空,那里有人类无尽的生死轮回和宇宙的终极知识……

▲《2001太空漫游》剧照

这部影片是库布里克花费四年时间制作的充满哲学命题的鸿篇巨制,由于当中的特效过于真实,美国于第二年1969年载人登月,至今仍有人怀疑登月行动其实是在摄影棚里伪造的骗局

由此可见当初这部电影带来的震撼。

▲阿波罗“骗局说”:有人发现“阿波罗17号”登月任务影片中太空人的面罩映照出一个没有穿太空衣的人影

随着登月行动的实现与人类对太空的了解逐渐清晰,电影中的月球与外太空逐渐褪去了神秘面纱。

到了21世纪,影视作品中的月球也从等待探索的未知星球,转变成了发展军事、或是世界末日逃亡的外太空据点,关于月球的故事也多多少少添了几分政治色彩

2009年,一位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导演邓肯·琼斯与一位演技绝佳的演员山姆·洛克威尔,用一部小成本科幻剧情片震惊了科幻电影界,一举囊括多项国际电影大奖——《月球》

▲《月球》豆瓣评分8.5

故事讲述了在能源危机、地球变暖的未来,一家公司开始在月球上开采可提炼氦三同位素helium-3的矿物作为无毒无害的新型能源,太空作业员山姆因此被派遣至月球矿场进行开采作业。

孤独的山姆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规律工作,唯一陪伴他的是一名拥有高智能的机器人格蒂,而他最大的心灵寄托便是透过半故障的通讯装置,与地球上心爱的妻女影像传讯。

▲语音温和的机器人格蒂

然而,在合约就要到期时,山姆身心却出现异状。

他在采矿时遭逢意外昏迷,在被格蒂唤醒后,山姆在基地外头的矿场发现了与自己长相一模一样,拥有相同身份、记忆、与情感的一名男子,一连串的悬疑谜团也随之浮现,那人究竟是虚构的幻影,还是真实的活体?

▲《月球》剧照

2012年,芬兰、德国、澳大利亚合制了一部科幻喜剧电影《钢铁苍穹》

讲述了平行时空下纳粹党逃到月球背面秘密发展黑科技军事,并在月球背面建立起了一个军事基地,计划数十年后进攻地球的故事。

▲影片里,纳粹的科学家不分昼夜地研究技术、改善武器,妄图在月球上重新建立部队,反攻地球

影片充满了黑色幽默与政治讽刺,如利用登月第一黑人做噱头争取赢得连任的美国总统;用着比手机运算慢一千倍的老古董电脑研究的纳粹科学家;从纳粹身上学到演说技巧用于选举宣传的总统;打赢胜仗得知月球上有大量资源后随即翻脸的国际联盟......

最后还不忘用一场星际大战满足人们对月球的想象。

▲《钢铁苍穹》剧照

2020年5月,适逢美国总统川普此前成立新的军种“太空军”,Netflix编剧导演马上借题发挥推出了一部带点荒诞的喜剧剧集——《太空部队》

▲《太空部队》单集片长30分钟、总集10集

剧集讲述了男主角马克·奈德刚被晋升为空军四星上将,恰逢川普政府拍板成立新军种,于是奈德有幸成为美国太空军第一位参谋总长。

他和一群出色的科学家和宇航员被派往月球,以实现美国在太空的统治地位。

▲有趣的是,剧集最后一集是对付同样在月球安营扎寨的中国太空军,起因是中国月球车公然践踏美国阿波罗登月留下的美国国旗

影视作品总是从时代的洪流中汲取灵感,从前是对月球的好奇,现在则是中美在太空领域的角逐。

除了《太空部队》这种在喜剧与严肃军事议题间取得平衡的剧情片,随着中国“嫦娥”登月一度创造历史,也有人开始对其命名背后的民间传说感兴趣,从中国文化与传统故事入手。

2020年,Netflix与东方梦工厂联合制作了一部动画电影《飞奔去月球》,讲述了一位中国少女菲菲借助建造登月火箭,寻找嫦娥的冒险故事。影片深入探讨了家庭、传统与进步的重要性。

▲《飞奔去月球》上映一个周末就夺得Netflix榜首

我们的“嫦娥”计划也正如流传至今的中国文化,既保留了传统,又鼓励进步。

相信我国后续的探月工程也将根植于中国的神话,不忘初心,志存高远,以探月精神筑梦星空,以奋斗姿态砥砺前行

摄影:Skylar

编辑:Skylar、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