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现,校外培训机构几乎成为全国各地最后一批允许开门的地方。这次疫情对培训机构的打击相当具有毁灭性,如果培训机构一夜间消失会是什么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么继续放任教育资源市场化,最后导致教育产品贵到普通人买不起(其实已经差不多了,随便一个月就四五千的补习费);

要么一刀切,先用政治强制力刹车,给提升公共教育供给和监管争取时间。

我也不喜欢一刀切,但在批判前先得摸摸自己的屁股坐哪。

我国的教育市场化是疯狂的,不是拿几个欧美国家岁月静好的例子就能反驳的。

去年学前至高中的校外机构有49万家,去年疫情期间新成立的就有8.4万家,而今年前五个月新增的有4.9万家。

日本韩国这块的市场规模也就五六百亿人民币,美帝也只是小千亿。

中国,1.4万亿。

资本的涌入下,教育产品的价格水涨船高。十年前C9的学生兼职给高二孩子补课(还得上58同城),一小时50元,数理化英语可以再加。

现在这个价格只能上初中的网课,高中的要翻番,真人线下课再翻番,真人线下一对一再翻番。

高中数学线下一对一辅导,400元一小时不是开玩笑。

这种疯狂的后果,就是大量教育资源析出,教育产品的高价趋势全面蔓延。

一是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析出。其中比较隐形却很典型的,就是“课上不教课下教”。

老师上课给你认真讲,你不听。还不能揍你骂你,因为你娇贵,因为你爹妈不能让自己宝贝孩子受委屈,因为很多地方只要有校内学生伤亡,校方无条件背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很多学校佛系了,特别是非重点,点到为止爱学不学。真心想学习的,开个价,报我的班。

你还真得感谢这些愿意赚钱的老师。因为现在很多老师不在乎职称,你开价他都不教你。

反正我感觉我国公立教育水平总体是有波动的。之所以看上去很好,那是因为教育资源内部也在随着城市化而集中,养出了很多生源极佳的“一中”。

在非重点里,很多老师就是来画押点卯念教纲的。

公立教得越差、公共教育时间里学得越烂,市场化的教育生意就越红火。

其二,这种循环在疯狂下沉。

一是年龄段的下沉,沉到学前班去了。

学前班搞思维训练?我擦咧我学前班的时候就是在江西师大的池塘边玩土,每天晚上等着外婆买根小学生或者盐水冰,每个周末吸着鼻涕去游戏厅看人打三国。

兄啊,学前班辅导真的没啥意义。什么叫“学前”?就是还没进入适应教育的年龄。这个阶段教的东西实际上是记不住的,也没有办法形成系统理解的。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恰恰是家人互动,为孩子的社会性提供范式,巩固心性。结果这个年龄的小娃娃被批量塞进辅导班里。

这些家长将来要是发现自家孩子在同理心、自我表达、情绪管理上出现偏差,麻烦先扇自己嘴巴子。

小中高就不用说了,疯狂内卷。

二是教学内容的下沉。

我感觉以前教学内容就三类:

一是兴趣类,家长宝可梦对决时用的,画画舞蹈小提琴(当然少数是孩子有天赋);二是竞赛类,上个奥数;三是捞差生类,为了考试冲一波。

应试类的不算绝对主导。因为最熟悉考纲的是老师,而老师又直接负责教纲。你的老师看了你几十份卷子,你烂在哪块知识点,他绝对比课外机构要熟悉。

但现在不是。现在有些地方,我感觉真正负责教学的不是学校,是课外机构。

课外机构拎着考纲和解题思路狂讲,学校里负责上课的老师反而一打铃就跑路。

那我们要学校干嘛?给校外机构换块牌子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一个班里四五十人,上辅导班的两三个人。其他同学,好学的回家K题K卷,不好学的浩方走起。

现在一个班里三四十个人,报了网课兴趣班辅导班的,超过60%(至少我身边是这样)。

我身边月入两万的父母掏五千,月入十万的父母敢掏五万。大家鸡娃都鸡疯了,所有人都在鸡,你孩子周末躺家里打游戏简直是犯罪。

我每次听到都懵逼:我高三每周还去网吧通宵一晚呢,我算老崔级别吗?

虽然没找到什么数据,但我觉得教育开支已经占了家庭的25%左右了,基本挤掉其他消费。

最后,这玩意没啥产出。

我身边但凡混得牛掰点的,都不会让孩子在国内卷,一般是美高走起。

我认识一位top2本硕博大佬的名言:实在不行,再让孩子读top2。

他们很多路径是完全不一样的。

留下来卷的,并没有卷出什么教学模式创新(网课我十二年前就用QQ上过),孩子也没成汉利安超人。

“刻苦学习”这事被高度资本化了。效能增加不明显(我那个非重点高中一天两到三套卷子,这个题量到今天我看也没啥变化),但每个动作都要收费,都有定价。

总体上收益在哪里?上市敲钟是人家的呀。至于年年的录取线走高,那是因为国家扩招。

课外机构全部消失,不是好事。

因为公立教育机构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教育需求。

但现在出出重拳,我个人没什么反对的立场。

什么“逼着孩子读技校做工人”啊,什么“有钱人可以别墅辅导”啊,慢慢吵。

吵的时候你就问自己一句:

是不是什么都不做会更好?

我反正觉得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