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没有延期毕业的硕士,没有按时毕业的博士,这话倒也不假,在大多数情况下,硕士毕业的难度较博士毕业小了许多,但也不是绝对。

近日,有网友在某问答平台提问:

如何看待网传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延毕 1/3 ?

是的,大家没有看错,是硕士延毕达三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知乎

再看该问题下的回答,2021 年上大硕士延毕率奇高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应该是统计得出的结果,以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为例,全院 500 多名研究生里,延毕的有 163 人,延毕比例不可谓不高。

图片来源:知乎

如此高的延毕率,不禁让人想要感慨一番:

上大的硕士还能读吗?读着读着,别校的同学,博士都毕业了,自己却还没上岸。

当然,能不能报考上大的硕士,答案见仁见智,但是上大硕士大规模延毕背后的原因却值得思量一番。

100% 参加双盲审,严格的硕士论文送审新制度

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顺利毕业有几道坎,其中论文送审则是这些关卡中让人十分头疼的一项。

根据上海大学《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办法》以及《关于对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议的规定》,学术型硕士试行 100% 『双盲』,不合格者按研究生院《关于对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议的规定》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上海大学

尽管近些年来,毕业论文抽查越发严格已然是大势所趋,但是100%参加双盲依旧意味着上大硕士正常毕业堪称『地狱难度』。

要知道,过往教育部的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仅为 10% 左右,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 5% 左右。

图源:教育部

即便是翟天临事件后,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 2018 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学位授予单位进行了集体约谈,一些高校硕士论文的抽检送盲审比例也不过 20% 而已。

图源:教育部

当然,100% 送盲审是为了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严格无可厚非,但是根据网友反映的情况,上海大学在制定严格论文送审制度的同时,或许缺乏了一些对于制度合理性的考量。

网友认为不合理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 硕士双盲仅送一位外审专家,堪称一票否决;

2. 盲审返回期限过长:40 工作日(≈ 60 天);

3. 对论文修改期限的制定过于死板,只有等够时间才可以再进行提交。

对于硕士而言,修业年限本来就相对较短,在做完课题,写出论文后,时间本就所剩无几,新制度下,冗长的流程,严格的要求,无疑让硕士们按时毕业困难无比。

但是,比起严格的盲审制度,研究生院和导师似乎更加『难辞其咎』。

盲审不过将牵连导师,学生毕业难上加难

尽管制度不尽合理,但既然已经有了试行的规定,按规定办事也无可厚非,盲审回来,按要求改完,也总有毕业的盼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上海大学

但是事情总归不会那么简单,比起盲审不过,硕士们还可能遇上导师不让送盲审的情况。

根据网友提供的信息,上海大学的研究生院对盲审不合格的惩罚十分严厉:

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结果是评价指导教师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于盲审中出现严重问题的,如所指导的研究生『双盲』复审未通过、或2年内所指导的研究生累计出现 3 次盲审未通过等情况者,应暂停该指导教师下一年度招生资格

图片来源:知乎

当盲审合格情况和招生指标扯上关系,那学生延毕的现象也没啥值得吃惊了,导师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影响招生,那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就是对自己认为有不通过风险的论文不予送审,不送审学生自然就只能无奈延毕了。

如此一来,苦的也还是学生,辛辛苦苦写完论文,导师一句『不能送审』,个中打击,大家应该可以体会一二。

延毕已成事实,学生又该何去何从

再回到上海大学硕士大规模延毕的现象,盲审制度等方面的问题确实存在,不管是审阅意见迟迟不归,还是申诉渠道不畅通,又或者是审阅老师对同意答辩、小修改、大修改、不同意答辩四者的区别不清而导致了论文不通过,最后的后果都只能是学生来进行承担。

图片来源:教育部

论文质量的提升不是矫枉过正,也不是要通过盲审去卡住硕士毕业的咽喉,但当延毕已成既定事实,延毕学生该何去何从,显然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

由于大部分学校对硕士毕业的要求比博士毕业要求低得多,硕士延期并不多见,这也造成了硕士一旦延期,对后续工作、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大。

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工作的影响,对于已经签了三方合同的应届生,也许延期就将失去一次工作机会,如果是考虑公务员或者选调生,那基本意味着努力已然白费,日后作为一个延毕硕士再入职场,找工作的难度无疑要增加许多。

不仅如此,延毕期间,硕士还要付出额外的时间成本,还要努力去调节因为延毕可能带来的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

还是那句话,读研不易,大家还需审慎决定。

更多研究生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导师查查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