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最让人佩服的是终身专注、热爱一件事,直至自己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回顾近代历史人物,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等著名人物一生都在追逐自己热爱的事业。

在近年爆火的综艺节目《朗读者》中,有一位嘉宾令人非常深刻,从事翻译工作几十年,中外翻译已经超过100本。在节目上,每当董卿一说到关于翻译工作的问题时,老先生都会滔滔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么热爱翻译的老先生背后有些什么故事呢?

初生不怕牛犊

“自信使人进步,自卑使人退步。”这是许老先生的座右铭。他参加《朗读者》的时候给董卿递了一张名片,上面有一句醒目的话:“书销中外百余年,诗意英法第一人”。

老先生能够如此自信地说出来这一句话,是因为他的确有资本。

徐老先生出生在江西南昌,他的母亲非常擅长绘画,经过长年的美术熏陶,赋予了他爱好文学和追求美的天性。年幼的许渊冲对英语产生很浓厚的兴趣,在那时候便已经立下了要学好英语的志向。

南昌二中是省内最好的一所学校,当时许渊冲在读时,教他的老师表示其对音标、读音的认知非常灵敏,一教便会,背单词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但许渊冲用不了多少功夫便记住了。

1938年,17岁的许渊冲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西南联大外交系学习。许渊冲性格大胆,脾气大,更喜欢与人讨论问题,在一般文科生的眼里,他是勇于表达自己的人。因此,在学校里获得“许大炮”这一称号。

当他还在读大一时,已经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翻译成英文,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受到很多人关注,这首诗算是许老最早的译作。

初次翻译时,遇到的困难可不少,大家都知道古诗词强调的是韵律和感觉,因此把诗的韵味翻译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渊冲翻译时,先通读一遍,把其中意思细细品尝,过后再进行翻译工作。

动荡时代的冲击

1941年时,飞虎队队长陈纳德上校到昆明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曾经招聘翻译的人才为美国军队担任翻译的工作。许渊冲听到此消息,二话不说便和几位同学一起应聘。

在欢迎陈纳德将军的招待会上,飞虎队的翻译不知道怎么翻译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当时军委会战地服务团主任黄仁霖亲自上阵,翻译出来后却依旧把飞虎队队员弄得一头雾水,不能理解其中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见此状,许渊冲立马站出来翻译道,简简单单几个词便把“民族、民生、民权”翻译出来了。当即让飞虎队队员恍然大悟。

在许渊冲对于翻译的认知里,翻译不应该逐句逐字的翻译,而是要根据意思进行收缩或者升华,让人听懂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表达着同样的意思。

当然,翻译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那个时代动荡的时期,大家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控制,人也变得敏感,不敢乱说话。而许渊冲先生天生心直口快,一心只想把翻译做好,没想到被当时的社会说成“个人英雄主义”和“名利思想严重”。

背后的原因竟是把不爱红妆爱武装的“红装”翻译成了“涂脂抹粉”的意思,将“武装”翻译成“面对硝烟”之意。只因此翻译与官方的翻译不一样便被扣上“逃避阶级斗争”的帽子。

许渊冲还因为这件事前前后做了7次检讨。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就停止翻译生涯,一年过后,正当是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早年间翻译的《一切为了爱情》译文才得以出版。值得令人高兴的是,文章反响不错。

后来还跟鲍文蔚合作翻译《农村散记》,翻译时的许渊冲情绪是最高昂的,但好景不长,两人很快就被扣上罪名,并且有一段时间都不能再发布文章了。

在那个改革的年代,一切都显得那么局促。不过在许渊冲38岁时,终于遇到了今生挚爱昭君夫人。1959年,一见钟情的两个人结婚,从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

老年被告知只能活7年

许老先生86岁那年身体不舒服住进了医院,诊断结果是直肠癌,被告知只能活7年。

或许人的生命就是这么顽强。第7年,许老先生并没有像医生说的已经到生命终点,反而拿到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许老先生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反而继续前进。他这一生翻译过的诗词超过100部,虽然年事已高,但还是想在自己100岁生日之前完成莎士比亚所有作品的翻译。

莎士比亚的作品多达40部,每一部都有一定的难度,许老先生想要翻译这位大作家的作品,必须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翻译,不仅要把意思翻译出来,还要把情感表达到位。

曾经也有很多翻译家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可惜还没完成就离开人世了。许老先生表示自己十分自律,每天早上九点钟便开始工作,一直工作到晚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到一定年龄睡眠时间就会大大缩短,许老先生也不例外,他一般都是晚上10点开始翻译,一直到凌晨4、5点才睡觉。一觉起来,神采奕奕,让人不得不感慨老先生身体强壮。

如今,人们阅读的《包法利夫人》、《红与黑》、《雨果戏剧选》等都是老先生的译作。2021年6月17日,许老先生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0岁。

翻译对于许老先生来说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份工作,更是他一生所要追求的事业,即使是战乱时期,也没有停止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传播文化在他一生当中可能是一种使命,也希望大家能够像许老先生一样,为了热爱,创造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