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很多接头暗号,这边一个“天王盖地虎”,那边就回一个“宝塔镇河妖”。那边来一句“长江长江,我是黄河”,这边对应的就是“地瓜地瓜,我是土豆”。

危紧关头,多了几分逗趣儿的韵味。然而这终究是经过加工润色的影视剧,真正到了战争时期,部队的接头暗号就少了这种逗趣儿的感觉,一本正经、谨小慎微。

部队的口令暗号是用来分清敌我的,很多人会觉得如果“天王”打不上“宝塔”,很有可能就有掉脑袋的危险。毕竟战场上士兵们干的都是把脑袋拴紧了挂在裤腰上的活计,不是你死,就是我死。这些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的猜测,在现实的战场上也是这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草木皆兵的危机时刻,口令对不上确实可以直接枪毙

很多人觉得对不上口令的话肯定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直接开枪枪毙。其实并不是都可以直接开枪,在战场上也是分情况。

我们先来说说可以直接开枪的情况,这种一般都发生在战场前线亦或是战争正如火如荼进行,整个战局的形势非常紧张的时候。这个时候老百姓都避之不及,所以能靠近我军的只有两种人:敌军的特工、我军的联络员。

对不上口令的情况分三种,一种就是为了防备敌军,口令更换得太快,我军很多士兵还来不及记下新口令。另一种就是敌军更换了我军的服装,打算混进来刺探消息,或者对我军有别的企图的。

还有最后一种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就是士兵们忘记了口令,或者本身就是个文盲。但是在战场前线都能做到联络员的位置了,一般不存在记不住口令这种事情。一个连口令都记不住的士兵,本身也是很该死的事情了。

所以在战事紧急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对不上口令的,我军士兵的枪子就上了枪膛,轰地一声,子弹就飞过去了。这是最大程度保证我军安全的方法,毕竟你不开枪,开枪的就是敌人。

抗日战争时期,长沙战役就有这样的例子。当时国军第5军奉命守卫长沙,哨兵在巡逻的时候,在长沙城边发现了一支高达3百余名士兵的小队。当时哨兵马上对口令,这支小队的军官马上回答说自己是国民革命军第5军军部的。

哪知国军的哨兵一听这话,就马上开枪射杀了这支小队,当场枪毙了2百余人,还有一些逃窜走了。后来证实了这支小队确实就是日军乔装打扮,试图混进长沙城的。

战场上原本就是草木皆兵,何况还是活生生的兵。在这种危机时刻,基本上对不上口令,就是死路一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势缓和的情况下,口令不过是一种途径,决不可以盖棺定论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不会直接开枪的情况。其实口令大多不会用在战场前线,都叫前线了,当然是一言不合就开干。口令更多是用来战场后方,情况没有那么危急的时候。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知道的一点,口令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一旦我军的士兵被敌军抓住,严刑拷打之下很有可能就会把口令供出来。所以仅凭口令分敌我的行为,并不是一个老兵会干的事情。

而且很多其他部队的人或者长期在外工作的士兵人员,久久才回一次部队的,这些人很大程度上是对不上暗号的。这个时候随便就开枪将对方枪毙,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草菅人命了

大多数情况下,除了对口令,还是要经过层层筛查的比如让对方出示证件,但经常看战争片的人就会很快发现,其实证件也可以造假,并且成本更低。

所以在战场后方,一般对不上口令的,就出示证件,再经过层层筛查,比如打电话或电报去核实,才会最终确定身份。

在战场后方即使对不上口令,也只会被扣押下来罢了。最典型的例子大概就是二战时期的美国了,当时的德国士兵会一口流利的英语的人有很多,而且西方国家的人长来长去都是高鹳骨和深邃的眼眸,仅从外表确实很难确定是敌是友。

德国的士兵弄到了美国的口令之后,就穿着美军的服装混进了美军的战场后方,并大肆破坏美军的设施,扰乱美军后方的交通,导致整个美军的战场后方变成一团乱麻。美军人人自危,看谁都像是敌人,就连美军的指挥官也对这样的局面啼笑皆非。

这个时候答不答得上口令,根本不是辨别敌我的最佳途径。反而是口令导致了美军这种互相怀疑和猜忌的局面发生,最终发展成很多真的美军也锒铛入狱的局面。

口令在战场后方仅仅只是一种分辨敌我的参考方法,它不能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否则战场早就七颠八倒了。

三、战场前方危急时刻,对不上口令也能死里逃生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明白,在前线危急时刻口令是可以作为一种标准的,但是到了战场后方,作为我军的大本营,在人力明显碾压敌军的情况下就无需草木皆兵了

当然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口令更换太快了,很多在外出行的人员跟不上“进度条”,而这个时候又是在前方危急时刻,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这里也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1979年的我国解放军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很多越南的特工会经常性地探听到我军的口令,并穿上解放军的军装,混进了解放军的前线部队,给解放军制造了很多混乱。

而且很多越南特工对中文很熟练,甚至还会说一口流利的广西话,这时候辨别起来就很困难,难道就不分敌我直接开枪吗?当然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有位叫王景文的副师长,他在负责联络任务的时候,被解放军前线拦了下来,因为口令更换得太快,所以王景文副师长没有答对口令。解放军的枪子瞬间上膛,王景文副师长离命丧黄泉只有一步之遥。

幸好他在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了许多年,养成了自身沉着果敢的性格,他临危不惧,在须臾之间便冷静下来,用一口流利的河北话,说自己是河北玉田县的人,没有接到新口令。

就是这口流利的河北话让王景文副师长捡回了一条命,在越南特工里要找出一个讲河北话的,那还是有难度的。

所以大家对于对口令一事也不要过于神化,在危急时刻确实很容易丧命,但是如果本身沉着冷静,果敢过人,还是能够从容应对的。以及,不管是不是战争时期,会讲一口流利的方言,有时候真的能救命。

文/小羊
参考资料:
《密码信之接头暗号》,崔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