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众所周知,每一次战争,每一次战乱,人民,百姓都会受到巨大的伤亡。人民和百姓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政权更迭,王朝的兴替,都不免会发生战乱和战争。

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下,每一次的战争,背后人员的数量都是急剧的下降,每一场战乱的背后都是血的代价。但是,在中国近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口为什么会保持稳定呢?

在历史上,每一场战争双方都可能会选择罢兵议和。对于古代而言,每一场战争都是人口的比拼,所以人数在冷兵器时代下占有非常大的优势。然而,在调查研究后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段历史时期,虽然战争频发,但是人口却一直稳定在4亿左右,也就是所说的四万万同胞,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人口下降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战乱人口锐减的根本原因

那么究竟是怎么样的原因导致这一结果呢?我们先从古代的战争开始分析。古代的战争包括诸侯混战农民战争

首先,对于诸侯战争而言,诸侯混战之下,双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出发,这就导致了两个阵营的士兵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战,他们对于自己的诸侯统治阶层有着极大的依赖和信仰

一场输赢,关系到他们的利益,甚至生死。所以,他们在战争中都会采取比较激进的方法去进行战争。古代科技尚未发达,武器装备也极为落后,双方都是靠肉搏为主

这样,双方最终的死伤都极为惨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也就导致了在战争中人口的数量会受到极大的锐减和消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只是一部分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天灾。当时的社会,人们靠天吃饭,生活本来就艰辛困难,加上自然灾害和瘟疫疾病的流行。

这时候一旦发生战争,人们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满足,易子而食的事情也常会发生。这也就导致人口的出生率和存活率都很低,人口锐减。

对于农民起义而言,本身就是农民阶级为了反抗统治而自发组织起来的,所以在军队的战斗能力和军备素质来看都是非常低的。所以在面对正规军队时,往往死伤是较为惨重的那一个,所以,农民起义往往胜利是较少的,大多都以失败而告终。

而当时,医疗技术发展很低,农民起义需要招收大量的农民,组建新的军队,这就造成大量的人员堆积,就导致瘟疫横行,这就导致人员在伤病中丧生。

男子离乡,只留下老弱妇孺在家中,也导致了人口下降。综合所述,在古代的许多战争中,人口都会受到严重的锐减,人员伤亡惨重。那么对于近代的中国情况却是恰恰相反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在晚清时期,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和革命军的战斗中无疑是非常激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当时军队里的士兵,正值社会混乱,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根本就不想竭尽全力去战斗,更不想去送死。所以他们根本就无心战斗。所以一遇到敌人还没开始打就准备撤退,死伤当然比古代战争要少得多。

军阀混战时期,为何人口不减,还能维持在4亿左右

再来说军阀混战时期,以张勋复辟帝制为例子,当时张勋在率兵进入北京时,曾经率领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尊称溥仪为宣统皇帝,妄图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不久,段祺瑞率领军队攻打张勋的军队,双方在北京城的郊外开始了猛烈的进攻。但是据统计,双方一共消耗了三百万发子弹,双方却仅仅损失了二十几人,这样的数据令人难以想象

总结:可见当时的军阀早已丧失了民心,双方在战争的过程中都会给对方留有一定的余地,并不是像古代那样,出现你死我活的惨烈状况。在这场十几天的闹剧之后,张勋将近五千的军队全部都投降了段祺瑞,晚年的张勋只能躲在外国租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由此可见,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军队里的士兵都不是为了打仗,更多的是谋求生存,对自己的统帅也并非是真心跟随的。这也就在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在中国近代军阀混战期间,人口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且保持稳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