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一生命运多舛,说是颠沛流离也不为过。虽然他一开始是朝廷重臣,但经历了“乌台诗案”后,苏轼的人生发生了惊天巨变。所谓“乌台诗案”指的就是苏轼反对朝廷变法,结果遭到了那些在变法中平步青云的人的暗算,再加上苏轼的性格豪放不羁,更是得罪了很多朝中重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那些苏轼得罪了的人就将他写过的诗一篇一篇的翻出来询问。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些人想给苏轼安个罪名实在是太简单不过了。最后,苏轼以有谋反之心的罪名被捕入狱

后来,苏轼在多方营救下,终于重见了天日。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苏轼虽然人离开了监狱,但是却被贬到了黄州当团练副使。当时路途遥远,大约过了一个多月才到黄州。

那个时候的苏轼青丝已成白发,非常沧桑,甚至连生活都出了问题。不过,尽管苏轼遭到了生活的摧残,但生性乐观豁达的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鼓起勇气直面人生的风雨,努力在艰难的生活中寻找快乐。

苏轼被贬黄州,写下这首孤独的词,短短四句,流传千古

可每一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苏轼也不例外。不过他和平常之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可以通过文字来将自己心中的郁结之情抒发出来,以此缓解心中的疲惫。他在他的住所定慧院就曾写过一首名叫《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词,这首词就是苏轼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

月儿弯弯,挂在梧桐树上,深夜寂静无声。偶尔看到幽居人独自往来,像是孤雁一般。我突然惊起后又镇定下来,但空有一腔怨恨却无人知晓。那孤鸿飞来飞去不肯停留,就算有栖息之处,却也甘愿屈居在凄凉的沙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在词的上半部分主要描写了月夜庭院的景色,以“幽人”、“孤鸿”等景物,给人营造出一个寂静无声的落寞月夜之景,渲染了凄凉孤独的气氛。而后作者又将“幽人”和“孤鸿”连接起来,让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契合,给人产生联想之感。

他在此处的妙处就在于他将人与孤鸿相结合,不仅表达出了他孤高的心境,还给整首词增添了诗情画意,让孤独之感迸发出来。不得不说苏轼这种物我同一、互为补充的写法十分让人佩服,称他是千古文学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在词的下半部分又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不肯栖息的孤鸿象征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内心。他通过写孤鸿飞来飞去,宁愿没有一个栖息之所,也不愿落在寒冷的枝叶上苟且偷生,来表达自己的清高孤傲。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孤鸿的心理活动其实也就是自己的心理活动。

也正因如此,作者与无处栖息、甘愿停在沙洲的孤鸿产生了内心强烈的共鸣,因而借孤鸿的心理活动,表现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攀附权贵的坚定决心。在这里,苏轼将自己的主观感情附着在孤雁身上,将其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结:不得不说苏轼写的这首词不仅境界高妙,而且艺术手法高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他在这首词中擅用托物寓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且他在月夜的景色描写中,给人以空灵飞动之感,颇有一番风味。

表面上看作者是在写月夜庭院的凄凉孤寂,实际上是用简练的语言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孤高。他在意中设境,告诉世人他宁可屈居在这里一辈子,也不会回到官场与那些小人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