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欲使其毁灭,先使其膨胀。”

这句话是由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所说的,翻译成现代心理学之中的专业术语就是:“想要摧毁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不是从精神层面不断的对其施加压力,而是给其制造巨大的心理落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说的十分得有道理,的确这句话十分明确地解释了人类的生活惯性,更是人类心理上的一种不良习性和价值取向。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Maslow),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专家,他曾经指出,实现自我价值是一个人一生之中最高的追求和最高层次的需求。

在马斯洛看来,最有效获取人们内心愉悦的方式,就是实现其人生理想和人生抱负,相应的,人们赖以生存的梦想如果变得支离破碎也是击垮一个人的最有效途径。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这种心理上的巨大落差感或会被人们下意识的无限放大和拉长,最终导致个体惶惶不可终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指出,喜欢被他人关注是人们的本性,每个人都渴望身边人的关注,当一个人正处于一种身份上的落差时,他们就会下意识的关注身边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他们会不受控制地认为身边的所有人都在嘲笑他们,进而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感。

因此,他们更加容易逃避当下的生活环境,但是,交友空间以及社会阶级的封闭固化通常会加深个体的失败感。所以说,人宁可被消灭也不要被打败。

心理的落差导致控制感的缺失

当个体在一段时间内不断的承受较大的心理落差之后,就会失去对当前生活的掌控感,也可以说是控制欲。“控制欲(Desire To Contro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人们内心之中的安全感,在大多数情况之下,适当的控制欲对于个体增加对生活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当个体的心理落差比较大的时候,他在固有的生活圈子之中就会表现得较为低迷不振。例如,没有了对生活的追求,得过且过,只要能活着即可了。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其关于人类心理防御机制的观点中描述到:“当人们经历过比较大的生活起伏或是人生起伏之后,通常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应激性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将失败合理话来安慰自己,缓解自己内心之中的痛苦。”

鲁迅先生所描写的“阿Q精神”与我们上述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利用合理化的鲤鱼减少自己的痛苦,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也是一种自我放弃的做法,这只能在短期之内逃避一些问题,但是却并不能解决问题。

实际上,心理上的落差感会不断消磨我们心中的自信感,当我们习惯于不断地用合理化的理由来面对失败,自我麻痹,我们就会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权。

对过去的沉溺导致无法正常生活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之中,还有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被称之为“倒退”。通过不断地回忆过去的美好来帮助自己脱离当下的紧张和焦虑。在大多数情况之下,人们对于美好回忆更多是短暂的联想。

但是,对于那些经历过巨大心理落差的人而言,失败感促使着他们抒发自己心中的忧郁,这使得他们会无限地怀念自己过去的高光时刻,但是,这种回忆通常是充满片面性和主观性的。

由于人类的记忆通常都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所以,过度沉迷于这种带有主观性的记忆之中,只会增加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挫败感,在很大程度上来讲,这样的行为是带有一定成瘾性的。

缺乏心理建设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经过巨大的心理落差之后,就很难爬起来重新开始了,因为,重新开始意味着要直面自己的错误,重新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也就是要拥有强大的逆商。在认知心理学认为,这需要极其强大的执行力和接受系统的心理建设治疗。

综上所述,就像俗话说的一样:“白手起家易,东山再起难”,真正了不起的人,并不缺白手起家的能力,却稀罕东山再起的勇气。

心理落差给人们带来的恐惧感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巨大的,如果真的要从中走出来,通常需要你能够有忘记从前能力。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