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30日)上午10点半,南京市举行第十次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的最新情况。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洁解答了“流调”背后的情况。
流调全称是流行病学调查,是传染病防控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传染病疫情暴发时,医疗救治是“去存量”,而疾病预防控制是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增量,而“控增量”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流行病学调查。
丁洁说,流行病学调查就是要搞明白,病例在过去的一周甚至更长时间里,这段时间接触过什么人,去过哪些地方,进行过什么活动,梳理清楚他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从而理清楚病例的接触网,控制传播的“增量”。
澎湃新闻了解到,对每一个病例,相关部门一般会安排至少3-5人的流调小组。工作人员首先会对病例进行一个询问。根据病例轨迹的复杂程度、病例的配合程度以及回忆的清晰度等,询问的时间可能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讯问过程至少要花两到三个小时。询问完病例之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到现场排查活动相关的场所。
如果病例参加过聚餐,工作人员在现场排查的时候,可能要追问很多的细节。比如,去的哪一个酒楼,乘坐电梯还是自己爬楼梯,电梯里面有没有戴口罩,有没有其他人和你同乘电梯,聚餐时身边坐的是哪些人......
“把各个流调小组的信息汇总之后,还要进行交叉的验证,这样能够最终保证调查的轨迹是正确的、清楚的。”丁洁说。
可见,流调并没有群众想的那么简单,过程花费时间较多。“我们在公布轨迹的时候,尽管只有几百字,但是每一个时间、地点,背后都是流调人员辛苦的付出。”丁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