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院士候选人,都来自于哪些单位?北京大学潍柴董事长谭旭光先生来自高校的学者中,哪位更有竞争力北京大学黄季焜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来自企业的学者,哪家强?港珠澳大桥夜景

院士,是我国科研人员的最高荣誉,一般只授予在科学技术领域和工程技术领域具有系统性、开创性和原创性贡献的学者。含金量巨大,因而竞争异常激烈。两院院士增选,每两年开展一次,增选人数一般不超过150人。此外,院士增选制度十分具有特色,只接受院士和有关的学术团体(一般是中国科协)的提名,然后由院士进行投票,从而确定最后增选的院士人选。

2021年,又迎来了新一轮的两院院士增选,首轮共有577位有效候选人。而在近期公布的第二轮候选人的名单上,仅有235位学者惊险入围。这意味着第一轮就有近六成的学者被刷掉。而根据今年的增选细则可知,最终能够成为院士的人数不超过88名,这意味着即使是进入第二轮的学者,还将有超过六成的学者被刷掉。

院士

在这235位入围第二轮的学者中,大多数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自企业的候选人所占比例较少。但在入围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的18位院士候选人中,多达9位候选人都是来自于企业。这是因为工程管理学部,面向工程管理问题,来自企业的专家更有可能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如民企院士第一人,来自阿里巴巴的王坚院士就在2019年当选为工程管理学部的院士。

入围工程管理学部的18位学者,有5位来自于高校,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这意味着,此次入围管理学部院士的高校候选人全部来自于我国的顶尖高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所占比例最多的当属来自于企业的候选人,人数多达9位。其中不仅有来自中石油、中航天、中交股份、国家电网和中海油等国字号企业的学者,还有来自于山东重工、河钢集团等省属重点企业的学者。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几位学者是来自一些科研机构,如中国信息安全评测中心、空间技术研究院等。

此外,18位学者的研究方向也很有看点,其中既有偏传统领域的农业工程、能源、机械运载、化工、冶金和材料、土木、建筑和水利,也有比较热门的信息与电子工程和医药卫生工程管理等。

而分领域来看的话,竞争最激烈的当属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有四位候选人来自这一领域。此外,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和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这两个领域都竞争也很激烈,各有三位候选人。此外,医药卫生工程管理和化工、冶金和材料工程管理也都有两位学者入围。

五位来自高校的学者中,有两位分别是来自上海交大和同济大学附属医院的贾伟平和刘中民。他们分别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东方医院的院长,领域也都是医药卫生工程管理。其中贾伟平院长手握两项国家科技奖,还曾荣获何梁何利奖。刘中民院长则有一套丛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也在2019年荣获何梁何利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他三位来自高校的候选人则分别是来自北京大学的黄季焜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的魏一鸣副校长和北航的王自力教授。三位教授分属不同的领域,包括农业工程管理、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和环境和轻纺工程管理。

黄季焜教授是北大现代农学院教授,也是知名的农业经济学家。他还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院士,高被引学者,荣获第三届“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魏一鸣教授是北理工副校长,长期从事能源环境系统工程管理,是杰青、长江和万人的三流学者,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王自力教授则是北航教授,是从事可靠性研究的学者,他曾是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为多款飞机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三位教授至今没有国家级科技奖励,这无疑是他们院士增选的一大软肋。

从职务上来看,在这9位来自企业的院士候选人中,有三位是公司董事长,一位是书记,两位是副总经理,一名总工程师,一名总地质师。其中,多位候选人都主导了国家标志性工程的建设,如来自中国交建的总工程师林鸣,自2010年起便担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总经理,鏖战近十年,登攀工程技术高峰。

这些来自于企业的候选者还曾拿下过国家级的重量科技奖励,如来自中海油的谢玉洪总师,他就牵头拿下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奖成果为“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无独有偶的是,潍柴集团的董事长谭旭光也牵头拿下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是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技术。

因此,上述来自于企业的学者,虽然可能和我们想象中的科学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他们在我国的重大工程发展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他们能够入围院士第二轮候选人名单,也说明了学界同侪对他们的高度认可。

至于哪些学者能够最终入围,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