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赵云仁慈忠诚,心胸宽广。可以说,这样一位优秀的将军,无论身在何处,都会被重用。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在刘备的一生中,赵云几乎没有被重用过。而刘备临终前,曾说过:“永不重用赵云”!为什么是这样?

一、家族制盛行,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出身贵族的人决定出路,出身贵族的人很容易晋升为贵族;而对于一个出身贫寒的人来说,想要出人头地是极其困难的。虽然在当时的战乱年代,氏族制度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就连曹操本人也在《令为才》中宣称:

“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赵云出身卑微是不争的事实。当初刘备流落异乡、居无定所的时候,并没有那么重视名人制度。不过,自蜀国建立后,宗族制度逐渐确立,这也对赵云的仕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点在刘备称帝、蜀汉官吏奏乐庆祝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等一百二十人’”

上榜的120人中,马超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相对陌生的许靖、庞羲、射援。此后才是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国核心人物。而赵云根本没有资格成为其中的一员!

二、性情正直,不成群结党,偷偷得罪不少人

在外人看来,赵云的性格几乎是完美的,不仅忠诚守信,重感情和忠诚,而且稳重正直。不过,在当时蜀汉的其他将领看来,这并不完全正确。据《云别传》记载,刘备落户益州后,有人主张将成都的房屋、肥沃的田地、仆从等都奖励给勤劳的将领。将军们很高兴。然而,就在这时,赵云反驳道:

“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听后,听从了赵云的劝告,将这些农田和财产全部归还给了贫民。这时候,赵云的建议可以说是得罪了很多将领,原本的奖励也被毁了。奇怪的是,这些人不能恨赵云!

赵云是唯一一个孤身一人。为了诚实,他没有野心。诸葛亮曾想嘉奖赵云,因为他在长坂坡上独骑救世主的功劳。然而赵云并没有接受,而是将所有的奖励物品都收了起来。不得不说,把赵云的性格放在法庭之上,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得罪众人。

“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其实赵云对世人也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一直在心里坚持。对于这些所谓的战功和荣耀,无非是逝去的。然而,赵云个人的高尚品德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后人的口中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