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时隔16年再次有小布氏鲸来到大鹏湾。一个月来,“深圳近海出现鲸鱼”、“干饭鲸”成了网络热门话题。这头网红小布氏鲸自6月29日来到大鹏湾后,畅游海域,喜逐鱼群,时而露出海面捕食,大口“干饭”,周围海鸟环绕,“鲸”喜连连的场景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少市民和游客为了一睹它的芳容专门来到大鹏海边期待“偶遇”。

同时,从发现小布氏鲸的第一天起,大鹏新区便发出倡议,呼吁广大市民及船员不要靠近,不要围观,不要投喂,来往船只尽量避开绕行。

小布氏鲸的到来,也让大鹏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成效获得了广大关注,更多人目睹并认识到了深圳为生态保护所付出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鹏新区鲸豚。 保护联动工作组供图

“一瓢海水”揭“小布”身世

小布氏鲸并不是小的布氏鲸

深圳大鹏湾出没的鲸类动物“小布”到底是什么品种?近日,由华大海洋党支部书记、华大海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游欣欣博士带领的科研攻关小组运用环境DNA(eDNA)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从水体样本中初步鉴定出现身在深圳大鹏湾海域“小布”是小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

华大海洋科研人员通过对小布所生活的水域进行eDNA水体样品采集及高通量测序,以四种布氏鲸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为参考序列,从52亿条测序序列捕获到6条能比对到参考序列的序列,再组装出4条长度约150~240bp不等的小布线粒体基因序列。这4条序列与已报道的保存在日本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里的小布氏鲸样本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100%、100%和100%,而与其他三个物种的序列相似性只有95%~97%。

小布氏鲸并不是小的布氏鲸,而是跟布氏鲸不同的物种。这是全球首次利用环境DNA(eDNA)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从水体样本中鉴定到这一物种,并将其从一类很难通过形态学或声学进行区分的近源物种中分辨出来。

华大海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可以初步确定小布是一种小布氏鲸,特别是与小布这个可爱的称呼非常有默契。”负责人表示,华大海洋会进一步对获得的eDNA数据进行分析,解读数据中鱼类的DNA信息,评估小布在大鹏湾活动海域的鱼类种类及其丰度,推测小布的饮食结构,为更好地“招待”这位“大朋友”提供参考借鉴,为大型鲸豚类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小布近日现身小梅沙

专家称搁浅风险较低

7月29日,一段“小布”在盐田区小梅沙近海边出现的视频引起了市民的担心。视频中,小布氏鲸“小布”在距离岸边很近的海域活动,据拍摄这段视频的潜爱大鹏志愿者说:“小布离海边栈道只有不到30米。”

“鲸鱼是不是迷路了”“会不会搁浅”等问题引发大量网友关注。记者带着网友的疑问找到了大鹏新区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的专家,有专家看过视频后表示,“小布可能是因为追逐食物才导致如此靠近岸边,搁浅风险较低。”

潜爱大鹏秘书长王晓勇表示,根据近期志愿者近岸观察情况,小布氏鲸“小布”身体比较健康,进食状态也很好。“在近一个月的观察中,小布之前有过因为追逐食物,来到沙鱼涌河入海口附近捕食。”王晓勇说。受台风的影响,最近深圳多是阵雨或雷雨。记者来到大鹏湾“小布”观测点时,突然下了一场暴雨,潜爱大鹏的志愿者不得不暂停观测,找地方避雨。“最近台风要登陆广东,海边的浪很大,小布的进食频率没有之前那么多了,有时候一天只能看到两三次。”志愿者十分关心“小布”的情况。

为进一步做好鲸豚类海洋生物的保护及救援工作,日前,深圳市大鹏新区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召开鲸豚保护指挥部会议,探索在鲸豚类搁浅地就近搭建移动式“海洋馆”,努力为“小布”营造一片“安静海”“洁净海”。

据了解,“小布”出现后,大鹏新区第一时间成立鲸豚保护联动工作指挥部,并逐步建立鲸豚常态化保护机制,高位推进决策部署,对布氏鲸出没海域持续强化管控,建立海洋保育专家智库,开展海陆垃圾清理。

7月16日,大鹏新区在玫瑰海岸沙滩,进行了多部门联动的鲸豚救护应急预案演练,采取海陆结合的方式进行,海上主要依托于海洋综合执法,海警、海事等力量做好外围巡逻以及海上的救助;如果鲸豚类动物发生搁浅,陆上将主要依托公安外围保障,以消防队员、志愿者等力量为主,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合力救助。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部湾鲸豚研究和保护中心副主任陈炳耀认为,“小布”长期停留大鹏湾可能性不大,同时也担心“小布”长时间逗留危险性增加,根据国内鲸豚类搁浅救助经验,一旦搁浅,救助成功可能性较低,建议新区积极与香港等周边地区建立跨区域联动保护机制。

大鹏新区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总指挥、新区分管领导吴华根表示,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常态化保护机制,包括科研观测机制、海上巡逻执法机制、源头船只管控机制、水质及海漂垃圾监测处理机制等,持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同时进一步拓展布氏鲸的社会意义,研究设置岸上观鲸点,整合现有观测及科研成果,讲好“小布”故事,做好科普宣传教育。

留住“鲸”喜

长远来看可推动实现禁渔

根据科研团队和环保组织的观测,小布在大鹏湾出现的一个月来,整体健康活力,捕食正常。但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马海鹏却有些担忧,他说:“这里毕竟不是它平常生活的地方,对于小布来说,大鹏湾并不是一个很安全的港湾。”

有专家认为,大鹏湾夏季的优势鱼类种群正好是布氏鲸的食物资源,待夏季过了,大鹏湾优势鱼类种群改变了,随着食物资源减少,布氏鲸“小布”可能就会自主离开了。专家判断“小布”进入大鹏海域有可能是因为自然吸引,也可能是迷路了。因为大鹏湾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鱼类种群越来越丰富,布氏鲸可能随着暖流变化,被食物吸引而来。

正因如此,大鹏湾夏季的优势种群正好是布氏鲸的食物资源,夏季过后,优势种群改变,“小布”可能会自主离开。专家也提醒,目前大鹏湾食物充足,鲸鱼捕食频率也很正常,需要做好其长时间停留的准备。

“小布”的到访,反映了深圳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据了解,大鹏新区有着约占深圳四分之一海域面积,近岸海水水质100%达到国家一类标准,64条河流100%达到IV类,珊瑚平均覆盖率逾30%,生物多样性状况良好。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牵头开展新增近海海域禁渔区前期研究工作,扩大海洋渔业资源海域保护范围,将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确定禁渔的范围。目前,深圳设有深圳湾禁渔区,范围自深圳湾大桥东侧面积约为2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实行全年全时段禁渔,禁止一切捕捞和养殖行为。通过实施禁渔和严格监管,深圳湾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常有鱼翔浅底、候鸟驻足的美景。

“一个恢复原力、物种丰富的海洋世界会带动观光潜水、生态旅游、自然研习,为当地创造的收入持久而丰厚。布氏鲸带动的观鲸热更加证明了这一点。”深圳本土自然与历史研究者南兆旭表示,这种海洋旅游观光业和生态教育带来的经济收益,可能远远超出传统渔业生产。

采写:南都记者 刘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