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赤水河呦,悄悄在流淌,风情万种一路芬芳;神奇的赤水河呦,源远流长,波涛万里酿美酒,醉了四方……”

一条河奔流不息,一首《赤水情》传唱不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赤水河源头

七月盛夏,烈日炎炎,记者在赤水河流域威信段看到,威信县县直各单位干部职工手拿扫帚、钳子、铲子等劳动工具,按照责任片区划分,紧盯沿河沿路、集镇村庄、山体边坡等地,全面排查赤水河流域威信段“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采乱挖、乱倒乱排、乱捕滥捞”等问题,开展卫生大清洁,彻底清除积存垃圾。

担当“源头责任”,展现“源头作为”。作为赤水河源头和上游地区,我省坚定扛起扛牢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以保护好赤水河一江清水、两岸青山为己任,不断加大保护治理力度,保护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良好成效。赤水河流域干支流全面恢复自然流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出省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赤水河鱼类达到149种,社会、经济、环境成效显著,创造了河流生态治理的成功“样本”。

威信县赤水河流域水系图

担当作为,重点实施“六大行动”,驰而不息打好保护治理攻坚战

赤水河发源于我省昭通市镇雄县,流经云贵川三省四市十六县(市、区)。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被誉为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厚重,是连接云贵川三省的一条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

2021年4月28日,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昭通市镇雄县举行。省委书记、省级总河(湖)长阮成发在会上强调,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稳定向上、经济发展稳定向上,着力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动实践的样板典型。要重点实施“六大行动”,即实施全流域全面禁渔行动、全流域“两污”治理行动、全流域面源污染防治行动、全流域生态修复行动、全流域绿色产业发展行动、全流域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坚决打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攻坚战。

昭通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对标省委省政府昭通现场办公会提出的“三个定位”“四篇文章”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现场会精神,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生态治理修复,全面改善生态敏感脆弱状况,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争当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努力把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论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在“拉网式”排查、精准锁定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昭通市扎实开展保护治理攻坚行动。以镇雄、威信 17 个乡镇为重点,全面实施小水电站拆除清退整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补短板、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硫磺矿渣整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退耕还林还竹还果、禁止非法捕捞、禁养禁建区评估调整、绿色高质量发展“九大攻坚行动”,所有干支流建立起网格化、全覆盖的治理修复责任体系。主动加强与流域其他州市的协作联动,认真落实横向生态补偿、信息通报、联合监测预警、环境应急联动、环保准入统一门槛等机制,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工作有力有效开展。

截至目前,昭通市赤水河流域17座小水电站全部拆除,完成硫磺矿渣污染治理490万吨。镇雄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即将完工投运,18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9座生活垃圾热解站建设投运。威信县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通水运营,水田镇、双河乡、扎西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营。扎西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和7个污水处理站配套管网主体工程完工,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建成投用,4个垃圾热解站点火运营。镇雄、威信两县大力开展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镇雄县第一批7645座已建成使用,威信县已建成投用无害化卫生户厕1616座、农村无害化公厕18座、自然村公厕1座。搬迁安置沿岸群众3.61万人、复垦复绿土地1028余亩,退耕还林30.6万亩,在流域内建成竹产业基地为主的经济林果 39.67 万亩。镇雄、威信两县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 40.7%和 5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赤水河

共同治理,三省携手立法同护一河水

2021年5月,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人大常委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各自省份的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7月1日起同步实施。其中,共同决定共有18条,对三省共同遵守的原则、共同建立机制和共同采取行动等共性问题作出规定,进一步强化三省赤水河流域保护共同的法定责任。赤水河流域保护“共同决定”+“条例”不仅是我省地方共同立法的一次重大探索和实践,更是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共同决定做到了“同一文本,同时审议,同时发布,同时实施”,实现了区域立法从“联动”到“共立”的跃升。从2021年7月起,云南、贵州、四川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条例实施,形成上下游联动、干支流统筹、左右岸合力,共同保护治理省际间跨区域生态环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是赤水河的源头所在。《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加强对赤水河流域保护工作的领导、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并就加大对赤水河源头和上游水源涵养地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补偿力度等作出有力规定,力争从源头和上游切实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出云南”。

近日,镇雄县委、县政府全面启动“全民齐参与 共护赤水河”暨《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宣传系列活动,在该县坡头镇设主会场,其他赤水河流经的13个乡镇设分会场,同步举行启动仪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严格执行《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推动实现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转变,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

“保护赤水河,党员当先锋。”坡头镇德隆村党委书记龚廷照表示,将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开好群众会、宣传好政策,引导大家共同行动起来,参与赤水河保护,让家乡的山更清、水更绿,生活环境质量更高。

赤水潺潺润民心,清水脉脉惠民生。一水连三省,“一法”治三地。从“分河而治”到“共同治理”,云贵川三省奏响了地方共同立法大合唱,开启共同保护赤水河流域工作的新局面。

极目远眺,赤水河蜿蜒曲折,一路东去。这条奔流不息的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正在三省同心协力的呵护之下,焕发更大生机活力。

宣传栏

 “三水共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现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

傍晚时分,威信县赤水河支流——扎西河两岸河堤,凉风习习,纳凉的市民来了一拨又一拨,闲庭信步,怡然自得。而在镇雄县赤水河流域大湾段,两岸垂柳依依,青山葱茏。站在河岸上,可以明显看到河里成群结对的鱼群,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再现。

赤水河,正以更洁净、更生态、更优美的形态,为威信、镇雄老区人民带来更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流经云、贵、川三省的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河云南段是长江上游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物种资源丰富,分布有鱼类59种,分属5目12科,其中以鲤科鱼类种类最多(30种),占本段鱼类种类组成的53.7%;其次为鳅科(7种)、鮠科(5种)平鳍鳅科(4种)。赤水河云南段鱼类种类数占赤水河全境鱼类种类总数的50.9%,有重要开发价值的鱼类10余种。流域范围内有云豹、黑熊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红豆杉、桫椤等5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属长江上游生物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

生物多样性是检验自然生态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镇雄、威信两县聚焦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三水共治”,开展河道清淤、截污管网下地、河堤修复、环境整治、景观打造等专项行动,立足现有条件挖潜创新,千方百计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水生态体系。

河畔步道

实行网格化管理,把保护区河道划分为17个巡护区域,聘请17名巡护员不定日期、不定时段开展日常巡护工作。同时镇雄县、威信县共安排284名“生态护林员”参与河道巡护和卫生保洁。对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敏感生境,以及村庄、交通要道等重点河段、重要区域着重监管。威信县按照“不漏一街一巷一河一户”原则,制定《赤水河流域(威信段)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县直部门包河段、干部职工包沿河农户、行业部门包企业,落实“三有五不”责任,倡导赤水河流域保护我们有约定、干部有责任、群众有义务。严格落实“十年禁渔”,严抓生境保护,严控增殖放流。镇雄、威信两县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非法捕捞保护区内水生生物资源、非法挤占保护区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损毁保护区设施行为等严厉打击。组织保护区周边村组干部、群众通过召开座谈会、村民会议、张贴禁渔公告、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法规、政策及保护知识宣传。

昭通市持续实施赤水河流域水电站退出及生态综合治理、赤水河流域云南段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保护、赤水河鱼类栖息地修复、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监测体系建设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统筹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化林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自然河道、河道管护等措施,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

经过多年的保护和连续监测,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珍稀鱼类保护区鱼类生物多样性有所提升。重要生境及底质得到了有效保护,鱼类繁殖未遭受重大影响,主要保护对象(昆明裂腹鱼、云南光唇鱼)种群年龄结构趋于稳定和合理;一些濒危物种如石爬鮡、四川裂腹鱼、鲈鲤出现频率增加,保护区下端的岔河段吸引了来自长江干流及赤水河下游的生活史较为复杂的物种如圆口铜鱼、大口鲇、斑鳜、翘嘴红鲌等,表明保护区整体鱼类资源结构中复杂生活史型及捕食性鱼类资源得到了有效恢复。

云南网记者 谢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