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过去”。因为只有时刻牢记曾经的惨痛记忆,才能激励着我们团结一心,奋勇直前。曾经的中国因社会体制落后,而固步自封,导致西洋人和东洋人,轮番对我们进行压榨。

尤其是晚清时期,执政者总是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即使列强用长枪短炮撬开了大门,他们却依旧不愿醒来。这样的后果就是国家尊严受辱,主权沦丧,领土割让。

果敢现状,融入缅甸

当初我们被迫丢掉了许多领土,今日的缅甸北部掸邦特区的果敢自治区就是其中之一。当然,果敢并不属于争议地区,它是名副其实的缅甸国土。

在1960年中缅划分领土时,中国以“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为纲,同意了果敢继续留在缅甸。因此不论果敢是好是坏,都是缅甸的内政,与我们并不存在任何关系。

即使如此,果敢还是与中国“打断骨头连着筋”。

缅甸早先因受军政府统治,致使国内经济发展十分迟缓。而且,果敢又距离缅甸中心较远,所以它们在过去长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果敢靠近云南临沧,而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所以与果敢地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果敢的电力是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通过35千伏南果东线输送;果敢的通信是由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搭设的基站供应。

果敢的区号,与中国临沧一样,都是0883。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去往果敢旅游,如果使用的是电信或移动的手机卡,是没有国际漫游的。

因为果敢地区大部分都是汉人,所以他们也会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以及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果敢的大街小巷,汉语标识随处可见,不论是商店的广告牌还是官方的文字,大都是由汉语构成。

早年间,果敢就连车牌样式也是学着中国来的,并以“果”字开头。这里的人说汉语,写汉字,还有人穿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服饰,很多国人来到果敢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缅甸果敢特区与中国云南省的县城并无二异。

不过现在的果敢正在一点点的转变,汉文化正在逐步地被缅甸文化所取代。其中的标志性事件就是,缅甸果敢和中国云南临沧市镇康县南伞口岸相接的杨龙寨国门上,往日国门汉字已被更换,转变成了缅甸文字。

在果敢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汉字大都已经变成了缅甸文字,只有极少数的商店还未做更改。

在果敢的官方场合上,也不再能看见汉字,取而代之的还是缅甸文字。那些官员们不论是出席会议还是与同僚交谈,都务必要使用缅甸语。他们只有在私底下才能说两句西南官话。

原先中小学都是用果敢语授课,如今变成了果敢语混合缅甸语,课堂上果敢语即西南官话的课时变得越来越少。

原先,缅甸语只是一门副课,现在它却成了必考的主课。此前果敢教师中,中文老师有426人,缅甸语老师只有200余人,如今双方的人数已经发生了互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族同化,现使用缅文已成主流

至于现在缅甸语为何能替代汉语,成为果敢的主流,就不得不提到2009年的“八八事件”。

在2008年缅甸当局通过了新的宪法,旨在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统一能力,确保了军政府能更强有力的推进自己主导的民族和解与民主进程。

掌控果敢的缅甸和平民主阵线联盟,自是不愿屈从,双方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唇枪舌战后,于2009年8月7日正式开战。

当时缅甸军方以缉毒的名义进入果敢枪械厂,双方僵持不下,而后开火。数以万计的果敢平民越过边境前往中国,希望寻求庇护。缅甸当局坚决要求主张果敢的彭家声缴械投降。

而彭家声怎会愿意自己辛苦打下的“帝国”,轻易沦落他人之手?

在各方调解未果之后,彭家声于27日主动出击。缅甸政府军的装备比较精良,在步兵炮的配合之下,不日就攻占了果敢首府老街。

政府军势如破竹,一鼓作气拿下了清水河,彭家声无奈之下带领军队前往山区躲避,佤邦军队听闻消息后,迅速驰援。

同盟军与佤邦军在山地之中,与政府军展开了游击。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缅甸当局竟然如此决绝,即使冒着巨大的损失,也要一战到底。政府军毕竟是政府军,他们能从全国调来兵力,也能举全国之力一战,还能获得外国的支持,果敢军队再强,也抵挡不了多少时日。

在经过两天的激战之后,果敢同盟军最终不敌缅甸政府军,而后向东撤退。如今执掌缅甸数十年的彭氏家族,早已经销声匿迹,没有了动向。六年以前彭家声重整士气,准备夺回果敢,奈何仍旧不敌。

其实在同盟军瓦解的那一刻,在19年8月30日,缅甸军政府发表消息称战事结束,果敢成立新的政府时,就已经标志着彭家声彻底落败,也标志着果敢的半独立时代彻底终结。

果敢一直以来,都想成为一个“国中之国”。表面上它隶属于缅甸,可实际上并不听从其调令,而是自己发展自己。果敢有勇气要达成此目的,是因为它拥有独特的历史条件。

果敢地区自明朝时期,便归属于中国统治。在明末清初之际,朱由榔辗转来到西南,并进入缅甸东吁王朝躲藏。他被吴三桂出卖后,其旧部又回到了滇南山区。

杨高学带领着南明部下,与清朝打打停停。

双方终于在雍正年间达成和解,清朝重置木邦宣慰司,并给予杨家高度自治权,还允许其世袭罔替在果敢的历史上被称之为“杨氏土司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英国人通过《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拿下果敢后,杨家人也无可奈何地向英国人低头。二战结束后,杨氏土司后代杨振声曾据理力争地表示:“果敢系缅甸联邦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联邦的合法公民权益”。然而,他的诉求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到了五十年代,缅甸政局趋于平稳,开始愈发关注果敢事宜。杨家人与后来的彭家声,与缅甸政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交火无数次,最后缅甸政府在八八事件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收权收心,趋于一统

那么,缅甸政府军在完全掌控果敢以后,为何要竭力的推行缅文缅语,而去除汉化呢?

其实这个道理,与当年始皇帝所强制实施的“书同文,车同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他统一六国之后,各国的百姓还生活在原来的土地上,说着原来的话,用着原来的货币。

他们即使会迫于大秦的武力威胁而屈服,可久而久之,必定会生起复国之心。倘若推行全国统一的文字以及度量衡,这不但便于管理,还能让他们逐步地忘却关于故国的记忆。

只需要两三代人的时间,大家都会只记得自己是秦朝的百姓,而并非齐国、鲁国、燕国的遗民。即使有人怀念,也无法借此发挥出强大的凝聚力。

缅甸当局,亦是如此。它将果敢所有的东西都趋于缅甸化,如此一来十分有利于管理。而且,它知道这里生活的都是汉人,这里的百姓始终认为自己与缅甸格格不入。

如今,缅甸用武力掌控了这里,就应当在此基础上,发挥文化的作用。

只要那里的人不再说汉语,只要他们不再会写汉字,写着缅甸语说着缅甸话的果敢百姓,就成了真正的缅甸人,就不会再想着什么果敢独立。

而且,缅甸想得非常周到,将果敢国门上的汉字换了下来,就宣示着这里是缅甸的领土。它大力推广缅文教育,可以在果敢掀起一股自幼而长的缅文风潮。

因为大人们学习语言十分困难而且他们也非常抗拒,倒不如让他们的子女们学。

如此一来,家长们就会跟着或多或少地学上一些缅甸语。等到这些学生们长大后,缅甸文化就已经深入进了他们的骨髓里。

即使大家都知道,自己是汉地的遗民,可过去的终究已经成了回忆。以后再有人想和彭家声一样,组织起一支谋求独立的队伍,想必就没那么容易。

当然,不论缅甸如何对待果敢,在那里推行怎样的教育,都与我们没有任何的关系。

只要它不压迫果敢百姓,凌辱果敢人民,国际社会就没有介入的借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生活在果敢的人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