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政府软弱无能,各地的地主、乡绅、藩王对上哭穷卖惨,对百姓敲骨吸髓。加上天灾不断,导致当时的百姓民不聊生,连吃上一口饱饭都成了问题。

基于这种时局背景,各地的农民军起义不断,而这其中,最为出名也是最为成功的,必定是闯王李自成。

他从一介农民一路征战成为皇帝。听起来这一段很像明太祖朱元璋的前半,但不同的是,李自成仅仅在龙椅上坐了四十二天便兵败身死。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我们从李自成起义的两个阶段来分析一下。

李自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扶摇直上、无奈起兵

李自成在加入农民起义军的大队之前是西北银川驿站的一名驿卒,然而由于适逢崇祯改革,李自成,被裁员失业了。

原来当时崇祯皇帝注意到了当时明朝的局势十分混乱,流民遍地,起义军四起,崇祯皇帝心知这样下去明朝肯定会于不久灭亡,他冥思苦想想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既然农民起义军大多都是由没有工作的流民组成,那么只要给流民一个工作让他们有活干能吃上饭,农民起义军自然就不攻自破了。于是崇祯帝也决定大搞基建,防御设施等土木工程来提供就业机会。

崇尚皇帝

这个方法的逻辑没有任何问题,但要实现真正的效果是需要大量的金钱来做支撑的,然而当时明朝的国库十分空虚,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拿出来。崇祯皇帝想办法搞钱,又不想给当时已经重担累累的农民添加更多的负担,便想出了裁减政府官员的方法来省一笔钱出来。

可惜崇祯皇帝还是没有把当时各地的中层高官、各地的乡绅地主算进去,导致最后决策落地的时候被裁掉的都是一群没有关系,无关轻重、官饷微薄的公务员。这也是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不仅没有筹到改革用的资金,反而为农民起义军增加了失业公务员这一类人群。

李自成也是这次改革下岗大军中的一员,本来失业就失业了,无非是回家种地,可不巧的是李自成本身还欠着当地一名叫艾诏的举人一笔钱,如今失去了收入来源还不上这笔钱,反而被艾诏告到了官府,官府判李自成死刑。

李自成一看不跑就只能等死了,索性起兵摇身一变加入了农民起义军的大潮中。

李自成征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征战四方

在李自成刚刚起兵的时候,由于明朝的各大武将还健在,各地的军队的武装力量也还很雄厚。而反观李自成这边,一群农民,本身装备就不行,大家也都没怎么打过仗。两者实力高下立判,所以在李自成起兵的早些年被明军打得抱头鼠窜,四下奔逃。

转机的出现在清军上面,当时清军的实力逐渐增强,所以明朝的军队重心都放在和清军的对峙上面了,这不光给了李自成军队喘息之机,还给了他们翻盘的机会。李自成趁着明军在边境防线薄弱,兵分两路破墙入关。迅速打占城市,搜刮各地乡绅地主的金库充军。

并且因为李自成本身是农民出身,他的军队带着均田免赋的理念,喊着闯王来,百姓不纳粮的口号。如此一来自然深得民心,加入李自成军队的农民、流民络绎不绝,有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流入,以势如破竹之势发展壮大。

很快李自成便于西安称帝,并兵临北京城。李自成给崇祯皇帝开出的投降条件是让崇祯皇帝自封为藩王,承认李的统治正确。然而崇祯皇帝虽然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但与其他朝代的亡国皇帝不同,他并没有荒淫无度无心朝政,恰恰相反,崇祯可谓是勤勉自律一心为国。

这样的皇帝并没有接受李自成开出的条件,而是选择了自杀。至此,李自成入驻北京城,完成了从农民到皇帝的转变。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急转直下

从历史来看,李自成本身只做了42天的皇帝,后人会揣测他登基之后是否一改之前的诺言,也开始欺压百姓才导致他很快卸任。然而实际上情况更为复杂。

李自成入京后依旧向百姓许诺不向百姓征粮、不向百姓纳税。不仅如此,他还约束他的军队不得肆意妄为,下达了:“胆敢有伤人及劫掠财物妇女者皆杀无赦。”的军令。

但是随着他入京之后渐渐稳定下来,军队壮大手下越来越多,对后勤的需求一下子就几何倍数地增长,此时李自成军队没有稳定后方的弊端无处遁形。那么军队和官员等着吃饭,又向百姓许诺不征粮的李自成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的选择是搜刮豪绅高官阶级。

李自成

他的这种搜刮并不是皇上一纸诏文征集军饷那种搜刮,而是采用了酷刑逼迫的方式。

他设计了一种夹棍刑具“木皆生棱,用铁钉相连,以夹人者,无不骨头碎裂。”手下军队也被授权可以用武力进行抄家搜家,就这样北京城内大大小小的官员为了保命不得不悉数交出自己的家产。

最后的成果十分丰硕,共搜刮了七千万两白银;而之前崇祯皇帝在位时也曾经向这些官僚提出集资充军或者集资改革的请求,那些官员全都哭穷卖惨。最后只征收到二十万两白银。其中差距之大令人唏嘘,也说明了这些贪腐的官僚、乡绅是明朝灭亡的主因。

然而李自成这种严酷的做法完完全全的得罪了官僚阶级。驻扎要关的吴三桂本来已经准备投降李自成了,但是在看到李自成如此对待北京的大小官员后产生了兔死狐悲的情绪,转头就投靠了清军。

李自成称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李自成从这不久之后的战役开始再也没有打过一场胜仗,屡战屡败最终身亡。这短短的42天之内他的行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对官僚阶级的残酷搜刮导致反抗他的势力增多。打天下靠武将,坐天下靠文人,朱元璋懂得这个道理,但很明显,李自成并没有看清这一点。

对比来看,虽然朱元璋后来也喜杀贪官杀功臣,但那是在大明王朝已经十分稳定之后的操作,在此之前朱元璋从来没有流露过杀机。

而李自成就太着急了,一上来就对官僚阶级大下杀手,在局势还没有稳定的时候这样的行为相当致命。

李自成征战

军心涣散、意志消沉。

李自成的军队可以说自从组建开始被明军到处追着跑到后来局势好转征战四方从来没有停下来歇脚的时候,整支军队本身十分疲惫,然而这时候突然收到李自成的命令可以大肆搜刮官员,上到将领下到士兵无不喜笑颜开,在搜刮过程中充私的,报仇的比比皆是。

军纪渐渐变得没有约束力,到后来李自成想要严正军纪的时候甚至有士兵提出了你都做了皇帝了,还不让我们发点财这样的观点。一旦没有了纪律性,被利益冲昏头脑的军队,再想打胜仗就很难了。

没有稳定的后方。农民出身的李自成并没有,或者也没有机会去建立一个概念: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他习惯了打到哪抢到哪,也从来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和人才管理系统。这也导致了他的军队在入驻北京的时候其实已经成了一支折损了大部分中层将领的残破之军。虽然军队的体量还在,但是建制不全,战斗力不能完全发挥。

李自成与其手下

李自成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李自成是属于为了活命不得不起义的首领。

刚开始的动机很单纯,只不过是为了活下去。但是后面他在成为一方霸主之后也并没有为自己建立更高的目标和思想,所以他在称帝之后并没有清晰的思路怎么做才能够稳定政局。而其实这一点,也是李自成最后失败的最本质的原因。

闯王李自成起义成帝之前凭借着实力和时运可挑剔的地方不多,但最后还是受限于自身的格局高度,他的皇帝生涯只有短短的4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