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其中有3处遗产点在晋江,分别是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安平桥和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作为多元社群的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全世界独一无二,就在晋江!

很多人对于泉州的了解,都源自那句“泉州,是你一辈子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这座城市的韵味,分散在四面八方,隐藏在街头巷尾,去一次根本不够。你去开元寺逛一逛,就有可能看到印度教的石柱,去乡下走一走,就有可能看到他们家中供奉的摩尼教佛像。只有在这个地方,你才能看到如此包罗万象的场面。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遗项目中,晋江草庵是泉州多元社群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缩影。

一个多元社群的缩影

初见草庵

01

说起摩尼教,可能只有少数人知道。 但要说起明教,只要看过金庸作品的人,基本上都对张无忌、光明顶不陌生。 而明教就是由摩尼教演变而来的。 2004年,金庸先生亲自来到草庵,与摩尼光佛造像合影留念,并欣然题下“熊熊尊火,光明之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3世纪,波斯人摩尼创立了摩尼教。300多年后,随着中外商贸的往来,摩尼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因其教义认为,光明与黑暗是构成世界的两个本源,光明必将战胜黑暗,因此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在唐武宗废佛的时候,摩尼教也被禁,有些摩尼教教师南逃,来到福建,摩尼教也就传到了泉州晋江。

为什么偏偏是泉州?

宋元时期,泉州是世界海洋贸易网络中高度繁荣的商贸中心,刺桐港更是举世闻名的“东方第一大港”。在长期的中外贸易往来活动中,异国商人不仅把特产运到了泉州,也带来了不同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时,当地人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开放、包容的态度。各种宗教扎根这里,长期和谐共存,泉州也因此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包容的城市 繁荣的教会

再见草庵

02

这座城市原本就有本土的释儒道,它对一个外来的宗教能够包容到什么程度?

1979年,草庵前的空地上出土了一筐陶瓷碎片,经过文博专家研究,成功复原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刻着“明教会”三字的瓷碗。经多方考证,专家最终确定,“明教会”碗烧制于北宋时期的磁灶大树威窑址,是明教徒聚会时所使用的餐具。这一发现震惊了海内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融入城市的明教会

又见草庵

03

在泉南落地生根的过程中,摩尼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它演变为明教的过程中,一直非常积极主动地融入这片土地。

摩尼教反对偶像崇拜,却在草庵打破了这个教规。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依山凿刻而成,直径长达168厘米,巧妙地利用了岩石的3种天然颜色,佛像面部呈淡青色,手显粉红色,服饰为灰白色。长发披肩,面相丰润,神态安详庄严,身着宽袖对襟道袍,坐在莲花之上,背后刻着十八道放射状的波形纹饰。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1987年,在瑞典隆德大学召开的首届国际摩尼教学术研讨会上,草庵摩尼光佛造像被确定为大会会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意思的是,为了进一步融入本土,草庵还提供签诗供人求卜。它不惜借用中国本土宫庙的形式,使自己更加接地气,却没有摒弃摩尼教的经文和教义,故意在签诗上留下某些不易为人察觉的秘密。签诗的题材虽然都取自中国的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内容却表现了明教对日月光明的崇拜以及光明与黑暗斗争的基本教义。更有意思的是,把每首诗的第一个字或者前两个字连起来,竟成一篇经文。这篇经文与在福建霞浦发现的摩尼教经文《土地赞》一模一样。

世界的瑰宝

世界眼中的草庵

04

1991年的除夕,一艘名为“和平号方舟”的游轮在泉州靠岸,受到了泉州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他们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科学考察队,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出发,沿途考察了16个国家,终于来到古老的刺桐港。

在为期五天的考察过程中,来自3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考察了开元寺、海交馆、草庵等地。考察团的协调员杜杜·迪安博士激动地宣称,泉州的考察把整个活动推上了高潮,草庵摩尼教遗址是这次考察活动最重要的成果!

在此后的日子里,迪安博士一直对泉州刺桐港念念不忘,先后又几次来到这里。2017年,这位泉州的老朋友以国际良知遗址联盟主席的身份再次回到草庵。他动情地说道,时隔26年,看到草庵保存得这么完好,十分欣喜,忍不住想多看几眼,舍不得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卡有好礼!摆出你最靓的POSE!

惊艳!今夜,梧林沸腾了!

刚刚!这视频在晋江疯传!事关……

来源 | 老闽南

编辑 | 晋江市融媒体中心 倪雅镕

审核 | 黄昌木 张镇业

新闻爆料热线:856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