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部医疗神剧横空出世——《机智医生生活》

至今,豆瓣上17万人打出9.5的高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口碑来自好班底。

导演申原昊,编剧李有静,韩剧界的黄金搭档。

一部《请回答1988》多年来被剧迷津津乐道,更是在东亚影视圈掀起一股怀旧风潮。

主演曹政奭、田美都、柳演锡、郑敬淏、金大明,几乎人手一个韩国三大电影奖提名,妥妥的品质保障。

提起医院,免不了心情沉重。

而早年的医疗剧,也多以冷峻深刻的主调呈现。

《机医》却另辟蹊径,用轻松明快的手笔,描绘了五位医生好友在“白衣天使”光环之下的生活本身。

职场上,他们是在各自领域独当一面的教授;私底下,他们是知根知底的20年老友。

如今,五位老友重返荧幕。

一开分就是9.8,目前稳定在9.6分。

不少网友大呼:机智系列可以再看一百季!

《机智医生生活》第二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如其名,机智五人组可以说是将机智充分发挥于方方面面。

首先,业务能力满分。

无论是正面表现:

张口即来的专业理论、突发状况下的迅速反应、巧妙运用医学知识拌嘴。

听一耳症状描述,就能从容做出分析,迅速给出一套万无一失的治疗方案。

扫一眼各项指标,就能看出患者有没有按时吃药,有没有彻底戒酒,患者再极力掩饰也没用。

还是侧面烘托:

肝胆胰外科科长的弟弟患上肝病,身为肝脏切除手术领域最有经验的医生,因担心为家属手术会有心理负担,力荐“最信任最厉害的”的医生翼俊,为弟弟操刀;

胎儿被判了“死刑”,产妇乞求换位大夫试试:

“我看博客上说,这家医院的杨硕亨教授成功救下了18周的产妇,能不能帮我问一问他?”

各个都是患者家属点名主刀的妙手仁医。

都不难看出:五人组的成员,人均行业翘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维系医患关系的智慧。

患者就诊,坐立难安。

“剪头发了啊?”

“大老远跑来一趟不容易啊。”

五人组总有办法调和低压氛围。

细览一遍片子、报告,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不急不缓地向患者说明情况。

深知对于病患来说,有时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未知的恐惧。

体现专业性的同时,也让患者安心。

除了基本的问诊,还酷爱“管闲事”。

一位肝癌晚期的女患者住进医院,守在一旁的丈夫跑前跑后、悉心照料。

几个细微的动作却引起了翼俊的注意:

丈夫虽然用热毛巾擦拭妻子的脸,却似乎对第二天的微创手术并不关心;当他的手靠近妻子的脸庞时,她总会条件反射地激灵。

以防万一,翼俊向保安组提出协助请求,在病房安排了两位安保人员。

后来查房时,又见患者额头淤青,于是借超声波检查为由,将患者带离丈夫身边,问清原由,将她转移至重症监护室。

原来,这位女患者长期遭受丈夫家暴,却不敢求救。

翼俊承诺:如果她愿意,院方将随时提供帮助。

层层铺垫,暗藏伏笔,谜底揭开的一刻让人恍然大悟。为机智平缓的日常平添了几分悬疑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中对医患关系的处理,反映了机智医生们对病患疾苦的共情力。

他们是现实生活中患者及家属最希望遇上的那类医生:

面对微乎其微的概率,能竭尽全力;

面对患者对疾病天然的恐惧,能善意调和;

面对欣然接受了女儿肝脏移植却依然嗜酒如命的病患,也能愤怒地说出:

“孩子捐肝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有多少患者是因为没有人捐赠才去世的。”

第三,在友谊中的同频。

机智五人组,性格迥异,也有着这样那样的小缺陷。

但搭在一起就是能碰撞出源源不断的化学反应,默契同频的神仙友情,让人很难不羡慕。

私下里,相互斗嘴、“打情骂俏”是家常便饭;

偶尔动歪脑筋捉弄一下对方;

抛梗接梗更是信手拈来:

听说有雪蟹吃,这边翼俊瞬间戏精上身,双手合十,戏仿一段《蓝色生死恋》中宋慧乔经典台词:

“我需要雪蟹,真的很需要雪蟹,能给我几只呢?”

那边俊莞立刻切换霸总模式,元斌附体,完美接梗:

“要多少钱?多少才够?雪蟹,我用钱买下它。”

两人一来一往,默契十足,搞笑拉满。

当然,相识20年,练就的不只有逗哏捧哏的配合。

更难得的,是不必言语的默契。

妇产科的硕亨,大冬天一个人坐在室外放空,看不出表情。

翼俊只一瞥便猜出他的心事,小心翼翼地问道:“有孩子…出事了对吗?”

胸外科医生俊莞,表面傲娇刻薄,但几位好友都知道,他其实内心脆弱、害怕孤独。

细节之处更是自然流露:

火急火燎赶到医院的硕亨,把车撂在医院门口便直奔大厅,随手将车钥匙丢给迎面走来的翼俊,丢下一句:“帮我停个车”,便不见踪影。

翼俊接过钥匙,头也没回地说了句“Ok”。

不用问,准是直奔手术室了。

只一个顺滑的交接,便将多年老友、同为医生的“懂你”展露无遗。

五人之间互相扶持、也互不干涉的友情,松散又亲密,代表着对生活哲理的那份通透。

医生们的机智,也恰好对应了《机医》剧作的机智。

虽无过多高精尖的医疗炫技,《机医》中却不乏教科书般的医学案例,如:对于垂体瘤的治疗方案“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称得上是一场完美病例汇报;

而涉及到神经外科、普外科、妇产科等的专业内容,更有大量的影像学资料来说明病情,例如乳腺癌脑转移的CT片、肝癌的CT片、子宫B超等,都是适合医学生复习的诊疗案例。(CR:知乎答主@地球上的梦想家)

《机医》可以说是一部较为严谨的医疗剧。

相比一些打着职场剧旗号却只顾着谈恋爱、打着医学题材噱头却一堆常识漏洞的国产剧,《机医》的用心诚不欺我。

而每一次的“寄予厚望”的托付,也并不一定总能收获预期效果。

《机医》第二季一开播就颠覆了影视剧中常见的医生形象——危机时刻,总能一把手术刀力挽狂澜。

前面提到的产妇,胎膜早破,被一位医生宣告“保不住胎儿”后仍不死心,这是她试管三次才怀上的孩子。于是她恳请将主治医生换为硕亨。

硕亨犹豫片刻后,最终应了下来。

“孩子的生存几率非常低,但那几率也并非是零。”

“不幸中的万幸是,孩子还在妈妈腹中健康地动着。”

硕亨耐心地理出治疗方案,舒缓的音乐响起,孕妇留下感动的泪水,场面一片温馨祥和。

这下胎儿一定保得住了吧?

但编剧偏不这么写。

由于孩子出生时刚满23周,最终还是没能保住。

明知成功概率低,为什么还是接过了这场手术?

因为硕亨认为,产妇偏瘦,对于胎动也更敏感,产妇的意志坚定,而胎儿也通过胎动表达了自己的意志,所以哪怕概率低,帮助两个人也是最优选择。

如果胎儿保不住,连同产妇也陷入危险,还有可能遭遇同行看笑话,他不怕吗?

怕。

但如果考虑这么多,就什么也做不了了。

硕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那几率之上拼尽所有。

职业生涯中不只有得偿所愿的高光时刻,一定也有令人沮丧的徒劳。

这才是生活的常态。

除此之外,机智的幽默感与反差萌贯穿始终:

把自己裹成中二忍者、骑单车去上班,顺路就搭救了一位突发脑卒中的老人;

前一秒,被一脸崇拜的后辈医生盛赞为业界楷模,下一秒,业界楷模本人正在一门之隔的休息室里上演小学生打架。

主角们敬畏而审慎地对待生命,同时也轻盈而俏皮地面对生活。

在东亚社会,年龄焦虑始终是逃不开的话题。

“少年感”、“白瘦幼”这样的词汇不绝于耳,人们对青春的迷信仿佛已成本能。

《机智的医生生活》却用它独特的视角告诉我们:四十岁也很美。

不同于传统剧集中常见的囿于家庭生活的中年角色,这几位年过四十、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都是单身贵族。

并且你在他们身上找不到一点点的急迫。

三五好友一路同行,上班时相互勉励、认真工作,下班后相约小酌,谈天说地,有空时还能一起玩玩乐队。

即使每天面对的都是救死扶伤的重担和可能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高难度手术,脱下那身白大褂,却依然活得自由洒脱。

虽然主创在艺术创作上对医生这份职业做了高度理想化的处理,却也让观众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

这也许就是《机智的医生生活》之所以格外治愈、解压的原因。

岁月的流逝未必匆忙残酷,关键在于你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

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依然可以去吃、去爱,依然可以摇滚起来。

时光无法定义你,却会让你变得更加从容清醒。

保持健康、保持乐观,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美好。

有了更深的阅历、更丰富的经验,生活才刚刚开始,梦想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