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些都是诗仙李白留下的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盛唐诗人李白出生于701年,死于762年,字太白,又号青莲居士。李白是浪漫主义代表派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生性豪爽大方,洒脱豪放、放荡不羁,一生潇潇洒洒。李白的代表作品不胜其数,如《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等。李白的诗篇大多反映的是盛唐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风气,读李白的诗,好像又重新回到了大唐盛世,重见大唐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白的一生可以用“潇洒走一回”来概括,在许多唐朝的名片中,我们看到的李白,一整天拿着一壶酒,只为闯荡江湖,见惯世间百变,人生百态。他才华横溢,却偏偏同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他跟陶渊明不一样的是,陶渊明喜欢隐居、不被世人打扰的雅居生活,而李白喜欢广交朋友,喜欢中国的江山百川大河。又现在调侃的一句话讲:陶渊明喜欢在家“宅”,而李白喜欢在外“逛”。在李白行走江湖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其中就是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大人物,看不惯李白的作风,便嘲讽李白,李白用自己的话怼了回去,从此成为了千古名篇。一位大人物看不惯李白,李白回击他一首千古名作,可谓骂人的经典。

李白在年轻的时候,因为才华横溢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但李白自己清楚,自己洒脱成性的性格不适合官场圆滑、讲究分寸的氛围,所以面对唐玄宗的邀请,他拒绝了。而对于那些看不惯李白、看不起李白的官僚,李白也会亲自用诗反驳,李邕就是这些官僚中的其中一人。李邕是渝州的刺史,刺史是皇帝专派的官职以监督地方官僚行政,由于是皇帝亲派的人,所以刺史的地位一般较于州长高,所以李邕的管职算是很高了。朝中的官员一般见了李邕都要忌惮三分,可是潇洒自在的李白却不以为意。此时的李白年轻气盛,又满腹才华,在拜见李邕的时候,也不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锋芒,一点儿也不知道谦虚,低调行事。倒是如兄弟般不拘礼节,虽然这对见平常百姓时,不拘小节是好的品质,但在面对常年在朝中摸爬滚打的官员来说,这便是不懂礼节,不知礼数,所以李白的一些不恰当做法,引起了李邕的不反感甚至是讨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李邕当着李白的面,将其说服教育了一番。李白心中立马感到了满腹委屈、郁闷、愤怒,于是便脱口而出一句诗,也就是如今《上李邕》中的名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做父亲的长辈可能还会畏忌后来之上的晚辈,你也不必轻看年少轻狂的我们这些后辈。这句话就和荀子的《劝学》中的名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了同样的意思,指的是晚辈有可能得有前辈的经验总结,虽然经验不足前辈,但不能说晚辈不如前辈,前辈应该和晚辈一样,都应该相互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互相都各有所长。

其中在这首诗里面,李白还运用到了庄子的《逍遥游》里面的哲理。李白将自己比作成了大鹏鸟,扶摇直上九千里,称自己只不过是飞累了,想休息一下罢了,还不至于让李邕来训斥自己。当时的李白在唐朝还并没有什么名气,所以他只能算是一个诗人“小白”,但他却凭藉着自己的才气当众让前辈下不来台,性格实属大胆豪放、大气洒脱。我们常说“年轻人要有冲动,要鼓足干劲,不能老气横秋”,确实,身为年轻人,我们身上值得的优点之一就是“年轻气盛”。我们有的是时间来拼搏成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点小小的挫折不算什么,挫折打不倒年轻的人,打倒的只能是气势与勇气。我们也要学李白一样,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有理想、有抱负、有勇气,面对质疑的时候,大胆面对,不要逃避,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其实李邕也不是非要故意找李白的麻烦,是因为自己身为一个前辈,在后辈面前没有享受到自己之前的那些尊重,心里有落差罢了。我们用当代人的眼光看他们两个人,只不过是气场不合,磁场相冲。假设没有这件事,他们两个应该会成为很好的朋友,但这仅仅是我们的假设,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李白生平最讨厌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如果历史能给我们假设的机会,就想象一下最讨厌这些的李白,在为官时会面对什么样的苦恼和烦恼吧。

参考资料:《春日忆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