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尚未消除,很多疫情期间没有价格波动的商品也开始提高价格,特别是日常所用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国际经济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我国国内的经济情况。可以不夸张地说,美联储大肆发行货币带来的不是经济恢复稳定,而是民众生活更加艰难。如今“通胀”已经到来,面对飞涨的物价,人们手里的钱只会更加“不值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猪肉价格降下来,粮食价格却升上去

根据央广网报道,在此前,猪肉价格一直很高,甚至到了40元一斤左右,好不容易猪肉价格恢复正常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又一产品涨了超50%。

国际上多种粮食价格开始持续上涨,并成功在今年二月份达到历史新高。根据其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月份,全球主要谷物的国际价格大幅上涨,高粱价格一年内的涨幅就已经高达82.1%,国际玉米、小麦的价格也分别同比增长近50%、19.8%。不仅仅是粮食方面,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由于此次疫情的长期影响,全球食品的价格总体增长20%,今年仍有许多产品呈现上涨的姿态。粮食的上涨致使很多国家改变了进出口策略,出于心理原因的驱使,出口粮食的国家选择了不出口或少出口,而依靠粮食进口的国家则尽可能多进口粮食以准备足够的粮食储存量。这一进一出,更加推动了粮食价格上涨的速度,也引起了许多人民的密切关注。

民以食为天。居高不下的物价、粮价早已经引起了广泛民众的注意,粮食价格是否会持续上涨?未来是否会出现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现在是不是要开始囤粮?都成为大众所关心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趋势的影响下,我国相关部门也早已做出回应,我国政府会对粮食价格进行宏观把控,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市场的稳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每年的粮食产量居于世界前列,地大物博的中国在粮食生产供应上比其他国家更有底气,更有保障。而且,我国依靠进口的农作物主要是大豆,我们日常所依赖的主食,小麦、水稻等,国内产量丰裕。因此,我们的主要粮食价格受国际影响小。

目前国内储存的小麦、稻谷约为城乡居民一年的消耗量,因此我国粮食价格能保持在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同时,今年农民的玉米种植积极性高,种植面积有望扩大,秋收以后玉米供求也有保障,短期内玉米的价格也有回落。

通货膨胀、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

2020年的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20年经济发展一度出现停滞现象,2020年下半年,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出现经济发展的国家。因此大多数国家都要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与其他国家息息相关,处在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链一旦出现纰漏,就会面临全局崩坏,满盘皆输。但还是有一部分国家,面对低迷的经济状况,没有选择制定政策发展经济,而是试图通过大肆发行货币以维持经济稳定。这就引起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影响了国际市场的平稳发展,也间接性的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恢复。

受疫情的影响,美国大豆库存在2020年-2021年期间仅有325万吨,达到近七年的历史新低,造成了大豆供应性紧张。而作为玉米主要供应地的美国西南部正在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天气,农作物的供应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国际需求有所提高,供不应求的局面产生直接导致了玉米价格大幅增长。国际粮食价格普遍上涨的另一原因是运输链的不稳定。疫情的影响导致各国不愿出口农作物,导致运输供应链也难以维持稳定,再加上国际投机资本进入农产品市场炒作,因此粮食的价格波动较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受到的影响

程国强教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中谈到,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全球农产品供应链,面对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做的就是掌握其主动权,把风险控制在源头。胡定寰就此问题指出,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世界上的粮食截止到目前为止一直是供大于求,其次,消费者无需惊慌,不用囤粮。但是国家要做好长期的粮食准备,要确保有足够的土地生产粮食,以保证有充盈的粮食贮存。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浪费,时刻懂得节约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