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和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凝聚巾帼科技力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7月26日,全国妇联联合农业农村部召开巾帼科技助农座谈会。会前,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会见了全国妇联一行。张桃林肯定了广大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半边天”作用,表示农业农村部将一如既往地为女性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科研与发展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王永红,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全国三八红旗手赵立欣,中国农科院华东科技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农科院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的十九大代表魏灵玲,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董捷,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科技条件处二级调研员靳红,分别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农村发展和深入田间地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农村妇女实现创业致富等主题行了发言,诠释了乡村振兴中的巾帼科技力量。

王永红长期从事植物形态建成的遗传调控,主要以拟南芥和水稻为材料,通过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组学等手段研究高等植物分枝形成的调控网络。奋斗在“三农”工作一线的她深刻地感受到,女性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农业女科技工作者将自身的研究成果与农业实践相结合,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也证实了农业女科技工作者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大有作为”,乡村振兴巾帼“大有可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中国农科院36个研究所中唯一的女性所长,赵立欣致力于我国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事业,带领团队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帮助农民用上清洁高效的新型燃料,赵立欣也被称作“化腐朽为能量”的魔术师。“在我国农业系统有一批像我一样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她们把田间地头当成实验室,把猪圈鸡舍作为工作台,把农民群众当成亲人朋友,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为了一项技术创新、一个实验数据、一份研究报告,要加班加点忙实验,要钻大棚进牛舍,风吹雨淋、蚊虫叮咬、晒伤爆皮这些都是家常便饭。”赵立欣笑着说,“但是,当我们的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当我们看到农村的新面貌,当我们听到农民满意的笑声,这些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投身“三农”工作,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与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魏灵玲切实感受到了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农业、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魏灵玲以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她的“植物工厂”,也在国内现代农业中处于领跑位置。“以科技创新重新定义农业”,魏灵玲希望在未来,能够搭建起一座连接科研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的桥梁,真正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巾帼力量。

董捷是农业农村部指定的武陵山区龙山县定点扶贫专家,这是一种沉甸甸的信任和责任。埋首于大山,她一干就是两年。“山外青山还是山,只见石头不见田”,曾是湖南龙山县贫困的真实写照。龙山虽不适合粮食生产,但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达71.2%,适合发展养蜂业。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当地农民实际需求相结合,董捷制定出了完善的中蜂产业发展规划,在龙山县大安乡建立了“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中蜂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建立了2个中蜂良种繁育场,更培养出了一名优秀的女产业发展带头人。“我的工作谈不上成绩,只是踏踏实实地践行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让自己无愧于心。相信我们的工作会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最终形成一种可以复制的中蜂科技扶贫模式,辐射整个龙山县。”董捷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发言中,靳红详细介绍了以食用菌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研究员,马铃薯体系首席科学家、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金黎平研究员等为代表的,奋斗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一线”的巾帼队伍。这些女性科学家扎根基层、恪尽职守、奋发有为,在农业科技发展中贡献着自己的铿锵力量,更有一大批女科学家获得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国家重大荣誉,成为农业科技战线的一支重要战略力量。她也提到,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与全国妇联紧密沟通合作,不断推动实施高素质女农民培育行动,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农业农村部妇工委、人事司、科技教育司、种植业司等部门相关同志出席会议。

来源/全国妇联发展部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旭、王丹青

编辑/陶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