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禾禾妈妈

心理学家:孩子爱打人不一定是坏事,父母如果引导正确,孩子的攻击性则可以转化为忍耐、坚毅等积极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侄子上幼儿园短短才不到一个月,嫂子却告诉我,她已经被幼儿园老师约谈了5次了,其中4次都是因为侄子动手打了其他小朋友,甚至有一次还咬了其他小朋友。

对此,嫂子也十分苦恼,期间也多次对侄子进行了教育,每次说教侄子都能听懂,也承认错误,但是过不了多久侄子就忘了,对此,嫂子非常无奈,甚至因为这事还动手打过侄子,但是侄子依旧不改。

无奈中,嫂子表示只能寄希望于“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改了”。

孩子爱打人,长大了自然会改正吗?

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惯成自然,一个从小习惯于靠“打”解决问题的孩子,很难在成人后使用其它方式处理问题。。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的攻击现象属于常见现象,是孩子生长过程中特定的发展阶段。

所以,孩子有打人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父母对这种行为,寄希望于随着年龄的成长自然消失,这种看法是有偏差的!

研究显示:幼儿身上出现打人行为,父母只要能够正确引导,幼儿打人的行为就会消失。而且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可以转化为忍耐、坚毅等优良品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让孩子彻底改掉打人的坏习惯,了解孩子打人的原因是基础:

孩子上幼儿园后突然爱打人有原因

1.模仿导致:家庭环境影响

孩子的成长从模仿开始,如果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经常呈现给孩子打架的行为,比如:父母之间,视频里的各种打斗行为,都会成为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

教育家说:“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家有孩子爱打人,不妨先反思下,孩子的打人行为是不是模仿行为?如果是,就不要说教、打骂孩子了,先改变自己吧。

2.性格导致:养育经历影响

有些孩子喜欢打人,可能是性格中有争强好胜的一面,心理学研究发现:好胜心强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有过孤独、无助的情感经历,比如:与父母长时间分离,过度惊吓等,这种潜意识里的记忆,导致孩子在与他人互动时,表现出攻击性。

适当的争强好胜是没问题的,但是过于争强好胜则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如果孩子是因为这种情况打人,父母可以尝试引导孩子,将这种争强好胜的心转移到学习上,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3.能力不足:缺乏社交技能

很多孩子打人,尤其是上了幼儿园后突然变得爱打人的孩子,主要就是因为缺乏社交技能,比如:想和其他小朋友玩,但是不知道如何打招呼?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但是不知道如何交换?想寻求老师的帮助,但是不知道如何引起老师的注意?

经过我的分析,我发现侄子就属于这种情况,侄子没上幼儿园之前,平时很少出门,一个人在家玩,抢玩具、情感被忽视这种事,极少遇到。

但是在幼儿园就不行了,一个老师要看很多孩子,玩具也不可能人人都是一样的,难免在情绪上、物质上,不能及时满足孩子。

而处理这些事情,所需要的社交技能,嫂子和哥哥二人,一没时间,二没意识,三也不知道如何教,所以,导致侄子初次遇到这些社交问题时,根本不知怎么处理,最后,只能通过打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对于这种孩子,父母应该教会孩子,除了打人,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比如:喜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可以用自己的玩具交换,或者排队等待的方式获得。一旦孩子懂了这些道理,自然就不会选择攻击行为去交流。

但是,生活中很多父母本身就不善社交,对于提升孩子的社交技能,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嫂子和哥哥就是这种情况,夫妻二人都比较内向,不善言辞,更不善社交,所以更不懂如何教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父母,如果是这种情况,建议大家多给孩子入手一些有关社交培养的绘本、故事书,既然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不妨借助书籍,边陪孩子阅读,边教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比如:礼貌与尊重,分享与关爱,虚心与诚实,助人与感恩,合群与担当等等!

结语:

现代社会,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很多孩子难免缺乏机会训练,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从而严重影响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在孩子踏入社会之前,教会他们一些社交技能,帮助他们顺利的融入集体生活!

我是禾禾妈妈,一个关注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宝妈,欢迎留言、评论、收藏,在育儿的道路上一起携手并进~【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文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