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如蝼蚁一般渺小。即便是科技发达、国运昌和的今天,没有一个城市能扛得住大自然的一次“小喷嚏”、“小哈欠”。既然天灾惹不起,那就只能挑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起码“躲得起”。在古代,洛阳被十三个王朝选为都城,即便不作古都的那些日子里,也至少是经济重地。不怕地震、不畏水灾,最常遭受的反而是“战火”。洛阳究竟有什么地理优势,引得无数王侯将相竞相争夺这里呢?这三个地理优势可以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三川交汇,更是河南黄河流域东方向最后一城

河南,黄河之南。虽然有大河穿省而过,但这里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并不属于黄河流域,而是淮河流域。意味着城市中的各种水最终不是往黄河排,而是要不远几百里往安徽省排。而且沿途的河道较窄,若是上游的河南遭遇水灾,那么下游的安徽也将不好过。

河南省内真正属于黄河流域的,只有三门峡和洛阳。洛阳作为东方向的最后一城,三条河流穿城而过,古时被称为“三川”。从地形上就天然有利于排水,在遭遇大暴雨时市区的积水从各个方向上都向洛河、伊河汇集,相对更不容易积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洛河和伊河交汇后形成的伊洛河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另外,伊河上游有陆浑水库,洛河上游有故县水库,都是大型水库,雨季时可以拦截一部分洪水,从而也减轻了下游洛阳市区的防洪压力。但偃师所处的夹河滩因为处于下游,所以整体抗洪能力要弱很多。

四面环山,阻挡外来侵袭,凝天下要领,扼九州咽喉

洛阳地形整体上是南北高中间低、西高东低,不仅天然利于排水,而且还是通往西边关口的首个咽喉地区,从军事上来说是防守的最重要关卡。北面的邙山很长,恰好可以挡住黄河水的泛滥。东边的嵩山最近也立了功,把云雨挡在了外面。

最近的降雨,周边都是红色的危险区域,唯有中间洛阳市区一块儿白色安全区,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

而且,洛阳避开了地震带,历史上这里的地震记录就很少。可能也就旱灾多一些,不得不感叹,古人真的很会选地方。

不仅有“海绵之城”的地利,还有提前预判的人和

从城市规划和建设上看,洛阳市区的建筑密度特别是洛河以南相比郑州要低很多,由于各类王城遗址等历史遗迹等的关系,洛阳市区的公园绿地面积相比很多北方城市要大很多。市区有好几个大型的森林公园,天然就是一个“海绵之城”。下雨时,这部分绿地可以吸收下渗一部分雨水,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这次洛阳在雨水的预判方面做得很多,下游偃师夹河滩地区的人员被提前疏散,即便当时很多人觉得是多此一举,大题小做。不过事后来看,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祝愿灾害可以早日过去,城市可以恢复往日光景。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下方评论里交流,点击右上角关注,了解更多洛阳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