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是领导人类结束二战的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而且还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在他的代表作品《不需要的战争》中,他却立场坚定的指出二战是一场不需要的战争,这是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英国本不需要卷入战争

当时在欧洲战场上,丘吉尔所迫切想看到的是德国与法国和苏联之间的厮杀。因为在当时法国陆军几乎已经是世界上最强的,苏联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德国也在金融危机中迅速复活,对英国来说,这三个国家没有一个不能说是潜在的威胁。

其次,即便法国陷落,英国凭借强大的皇家海军和天然屏障——英吉利海峡仍可以有效的抵抗德国。二战初期英国派出的远征军没能起到作用却日后仍能顶住德国进攻,这一点足以证明英国不会被攻陷的安全性。

早在一战结束,德国就应再也站不起来

德国一战仅仅是内部瓦解的,本土没有遭到破坏,工业设施完好,高技术工人也保留。而且很多有经验的军官没有受到审判反而留在军队当中。

而且德国科学家和技术并没有遭到哄抢,德国工业潜力得到保障,留有一流的人才储备,而且留有有熟练的技术工人,管理技术和一大批技术人员,恢复战争潜力是很大的。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就是当时协约国集团只顾着瓜分利益,丝毫不在乎德国能否卷土重来,也没有干预德国内政。这与二战之后的处理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法过于盲目自大

当时马其诺防线的失守就是扩大战场的最大原因。二战初期德军并非想象中那么强大,很多德国装甲在战场上表现得非常一般,而且德国士兵在数量上和指挥官质量上都要下风。

而盟军的盲目自大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英法联军根本不想卷入战争当中。当时德国的工业重镇进入法国巨炮射程范围内,法国居然害怕惹怒德国而不敢攻击。英法对德宣战之后只是象征性的向德国边境推进40公里后戛然而止。要知道当时法国一路推下去,德国是守不住边境的。

绥靖政策的高度战略失误

一战之后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卷入战争中。英国希望能“祸水东引”,让苏联跟德国打个两败俱伤,法国却希望战火都不要烧到本土,一再地唯唯诺诺不敢出手制约德国,只能让德国先吞并奥地利,再闪击波兰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一步一步威胁到自身安全才知道出手,可为时已晚。

最错误的是欧美各国居然面对德国备战过程不管不顾

二战爆发前美国为纳粹德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华尔街向德国流入的贷款总额为330亿马克,还帮助德国建立和帮助了三家大重工企业(可以说是德国战争机器的支柱)。这三家公司分别是德国通用电力,联合钢铁,I.G.法本,它们分别控制了电力、钢铁和化工行业几乎把握了德国的工业命脉。

而且著名的克虏伯军火公司也是美国扶持德国建立起来的。美国的这一出手,让德国拥有了非常完备的工业体系去支撑它的战争机器,其中仅仅一个IG法本就承担了德国国防军几乎所有的炸药供应,可想而知“美国这是提供了多大帮助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就这么明显的军备过程,英法无动于衷,就眼睁睁的看着德国军事力量的一步步壮大。这么多错误哪怕一个环节出错也不能成就当时的德国,可惜错误总是一连串的,错起来停不下来,丘吉尔说的并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