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今天的正式话题之前,小北想考大家一道常识题,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奖项具体是哪几个?

或许有人要说,不就是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六个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诺贝尔的遗嘱

但其实,诺贝尔在遗嘱中只设立了前五个奖项,经济学奖并不在其列。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在成立300周年时,为了纪念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而增设了经济学奖,旨在奖励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经济学之所以如此独树一帜、成为唯一设有诺贝尔奖的社会科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学强调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并借助数学工具构建了一整套逻辑严密的分析框架。

不过,也正是因为强调经济理性,或者说是因为过度强调经济理性,经济学往往会给出一些冷冰冰的、基于逻辑铁律而 “不问道德”的真知灼见。

换一个角度看,这也就导致经济学家为自己构建了很高的进入壁垒,而使经济学成为普通大众难以理解的 “自嗨” 科学。

而另一方面,普通大众对于经济学的敬而远之也并非本身所愿。在愈发市场化的世界中,我们较之以往更为迫切地需要经济学的知识来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与生活。

比如,如果我们很好地理解了“劣币驱逐良币”这一原理,我们就能够理解由此延伸开来的众多社会现象。诸如“条件好的总是剩到最后”、“失信者得利,守信者失利”这类的“劣胜优汰”的场景就是这一原理的翻版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愿意排长队等一家饭店的餐位而不愿意踏入旁边空闲店铺,我们宁愿为了一个专家号抢破头也不愿意去刚出茅庐的医师处就诊,我们总是习惯性跟随大流行动……

这些都能够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来解释。如果我们理解了“马太效应”,或许就会在日常的随波逐流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冷静和克制。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经济学的思维来看到背后的本质,而这并不需要多高深的学术和理论水平,而是凡事多从经济学的角度跳脱出来想想。

1

互联网时代的经济逻辑

天下依然没有免费的午餐!

十多年前,托马斯·弗里德曼写了一本畅销书 《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阐释了21世纪初期的全球化进程是如何抹平各种不平等的。

现在的世界,有些地方的确更 “平”了,但更多地方依然存在 “不平”。互联网消除了空间距离,让地球变成一个村,甚至塌陷成一个点,让集聚的力量空前强大。“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强者恒强,强者愈强”,逐渐成为主导整个世界的游戏规则。

互联网的英文是Internet,从构词上可以释义为 “网间网”。在其中,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不同的人组成不同的子网,所有的子网又相互关联,最终形成这个众网之网( “众王之王”)。

现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消费等都与互联网息息相关。没有互联网,我们会感到魂不守舍、无所适从。每个人像是一滴水,互联网则瀚若海洋,不管喜欢与否,涓滴成流,百川归海,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经济逻辑。

互联网时代的经济逻辑,其基础是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而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立即可以推演出网络外部性:人们加入一个网络的私人收益与已经加入这个网络的人数正相关,而且人们加入这个网络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网络外部性对市场竞争的方式和结果会产生极大影响。网络外部性很强的领域,竞争基本上都会变成 “你死我活,赢者通吃”的决斗。

经济学的传统智慧告诉我们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谁获益,谁付费。但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网络外部性很强的地方,这个传统智慧似乎被颠覆了,取而代之的是双边市场下的 “谷歌盈利模式”。

为了阐释其中的道理,我们做个简单化的处理,在此仅考虑谷歌的搜索功能。若将谷歌搜索引擎理解为双边市场中的一个“平台”,则平台的一端(左端)连着无数的网络用户,而平台的另一端(右端)连着许许多多的广告商,他们在谷歌的搜索平台上向网络用户投放广告,同时向谷歌公司支付相应的广告费用。

谷歌搜索具有如下运行特征:当人们进行搜索时,页面左端会显示搜索结果,而页面右端则会呈现一些与高尔夫相关的公司或者产品。

谷歌搜索区分左端和右端的这种安排兼顾了网络用户与广告商的利益。从技术层面上讲,搜索引擎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它能否基于人们输入的关键词提供有用的相关信息。

大多数网络用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搜索引擎的目的是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及相关内容,而不是购买产品,故将广告信息进行区分展示是符合用户基本需求的。

但是,给定网络用户成千上万,即便只有少数用户希望通过搜索引擎寻找他们感兴趣的产品,或者在搜索关键词时看到相关产品就有可能成为“冲动消费者”,这些人的绝对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尽管人们通常将广告理解为 “广而告之”,但正如计算机领域里所展示的,该词的本义是 “导流”。故从广告商的角度看,广告的效率,即广告在多大程度上能促成和提高市场交易的关键在于广告投放是否具有精准性,即广告商的产品是否投放给了最有可能购买这些产品的潜在用户。按照这个逻辑,搜索引擎的威力就展现出来了。

谷歌盈利模式的精髓是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通过向用户提供高质量且免费的搜索服务来吸引人们使用谷歌搜索引擎,多多益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使用谷歌搜索引擎的用户越多,到谷歌搜索平台上做广告对广告商就越具有吸引力,或者说,谷歌就可以向广告商收取更高的广告费。

简言之,平台的一端是旨在获客的亏损端,而平台的另一端则是旨在赚钱的盈利端;给定搜索质量足够高,谷歌在亏损端亏损的钱,都会在盈利端加倍地赚回来。

互联网时代的 “时时处处有补贴”似乎颠覆了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传统智慧。但实际上,“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仍是正确的——人们虽然可能在一时一地享用了免费午餐,但它并不是真的免费,而是有其他人买了单。

进一步来说,如果我们对某些 “免费”或补贴感到疑惑不解,那是因为这些玩法超越了我们的视野。正如围棋中局部的受损甚至弃子,放在更大范围或者整个棋局来看却可能是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高明策略。

2

如果你觉得免费

那是你没看到它的商业模式

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原理,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长久以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谁获益,谁付费”,是市场交易的基本法则。

但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认为这个原理已经过时,因为免费乃至补贴随处可见。滴滴和快的打架,买菜平台多方打架,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但正如卡尔·夏皮罗和哈尔·范里安在 《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中所阐释的,互联网时代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貌似颠覆传统。

但透过现象看本质,绝大多数经济规律依然成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正是如此。免费的午餐并非真的是免费的,而是有人替你买了单。

阐释这个问题,最好的分析起点是交易、交易的外部性,以及交易外部性的 “内部化”。我们以具体例子来代替让人头晕的逻辑证明。

公众号本来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双边 “交易”,作者 “免费”向读者提供作品,而读者愿意成为粉丝,必然是因为作者的作品对其提供了某种价值。

但绝大多数公众号推文肯定不是 “刚性需求”,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大,因而很少有作者会向读者收费。当然,免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许多作者都将公众号视为表达自我、向社会发出声音的一种渠道。

但是,讲求斯文,并不反对讨论金钱。公众号实际上就是 “生态系统”,而腾讯公司运营这个平台的许多机制,也正是围绕外部性的内部化而设计的。

一是赞赏功能。尽管读者可以免费阅读,但如果真的觉得好,可以赞赏。通过赞赏,作者觉得被社会认可,而读者则觉得是在为知识付费。

二是广告功能。公众号的政策是,一旦总用户数超过一定量,就可以开通广告功能,公众号平台可以根据公众号内容及读者特征的大数据,自动插入广告信息。

随着广告商的加入,本来只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边关系,就变成了一个极具互联网特性的多边关系。作者通过公众号向读者提供内容,平台向公众号推送广告,读者在阅读公众号的时候点击广告;

而读者点击广告之后,有些人或许会被广告吸引而购买产品,但其实不管读者购买与否,广告商都需要向作者(流量主)支付一定的广告费,而平台则会享受一定比例的抽成。

总结来说,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但并没有颠覆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经济规律。如果你觉得某种商业模式提供了免费午餐,那必然是你没有看到该商业模式的全貌。所谓免费,并非真的免费,而是在一个复杂的多边关系中,某些或隐或现的缔约方为了促成对自己有利的交易的策略选择。

在复杂的互联网生态系统中,广告商似乎很烦人,但实际上正是他们发现和内部化了各种潜在的外部性,进而促进了许多本来不可能发生的多赢交易。所以,互联网时代,看广告是一种美德。

3

你吃的比你想得还脏?

如何破解可恶的“黑心外卖”

外卖方兴未艾,是互联网消除信息阻隔而促进市场分工的典型例子。但是,外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其中最受诟病、也是媒体报道最多的则是 “黑心外卖”的问题,其本质是以次充好、名不副实。

黑心外卖屡禁不止,犹如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极大地扰乱了外卖市场秩序。有不少人将其视为 “道德沦丧” “世风日下”的证据,并以此尖锐批判市场机制,强烈要求平台加强审核,并对涉事方进行严厉惩罚。

沉疴须下猛药,这固然不错。但问题是,受制于相关法律规定,尤其是执行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单纯依靠法律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对消费者及守法经营者而言,这无疑是个坏消息。

但实际情况也并不如此悲观,因为还有个好消息,只要交易平台应对得当,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发动监督黑心作坊的 “人民战争”,基本上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分析的起点,不妨假设市场中总是有一些餐饮公司的老板是 “机会主义者”,只要有利可图,就丝毫不顾及道德限制。

所以,一旦机制设计能够让这些机会主义者走端行正,问题就解决了。既然他们是唯利是图的机会主义者,那么走端行正的收益必须高于开黑心作坊的收益。

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外卖视为介于 “体验品”和 “信任品”之间的特殊产品。只要有信息不对称,就存在欺诈的可能性。

但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市场机制已经演化出许多方式,能够有效应对与体验品相关的欺诈行为。在电子商务领域,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为消费者的点评机制。通常,消费者购买产品之后的评分机制,就可以对经营者形成足够的约束。

有些人或许说,某些大型电商平台虽然有评分机制,不依然假货泛滥吗?这里面实际上有两种不同情况。

第一,有些交易是卖家与买家之间 “合谋”而成的假货交易。也就是说,买家在买东西时,明确知道卖家卖的是假冒伪劣商品。这种情况牵涉到品牌侵权,却与欺诈无关。

第二,卖家可能通过 “刷信”来操纵市场。“刷信”在本质上就是广告,如果人们能够接受广告的好处和坏处,也就应该接受 “刷信”。

真正具有挑战性甚至近似于无解的是信任品。因为一旦消费者消费前和消费后都不明确知道产品的质量,点评机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消费者点了一份外卖,吃起来酸爽,但实在不知道里面是否加了地沟油。给定人们无法有效验证产品质量,他们的购买行为就主要取决于 “信念”。

这就意味着,具有信任品性质的外卖交易,要么不出事,要么就出大事。何为出大事?就是一些极端事件出来之后,人们对信任品的 “信念”坍塌了。

黑心外卖一旦出现,至少在短期内将对市场信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无疑也会让交易平台损失惨重。正因如此,我们无须怀疑交易平台打击黑心外卖的动机和决心。然则,黑心外卖又为何屡禁不止呢?对此可以进行深入的成本收益分析。

为表述方便,这里暂时不区分平台和监管部门,并将其统称为 “平台”。审核和监督的确是维护市场秩序的 “必要条件”,但市场结果已经证明,这绝对不是 “充分条件”。

平台与黑心作坊之间的关系如一个典型的 “猫鼠游戏”。一方面,平台监督餐饮公司,防止其开设黑心作坊,但监督是有成本的;

另一方面,餐饮公司开设黑心作坊如被发现,将会受到平台的处罚,比如缴纳罚金或被踢出平台,但若没有被发现,则会获得 “超额利润”,但同时也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按照博弈论术语,这个 “猫鼠游戏”没有 “纯战略纳什均衡”。同样,按照博弈论术语,这个 “猫鼠游戏”虽然没有纯战略均衡,但会有 “混合战略均衡”。

同样的道理,在平台与餐饮公司的博弈中,混合战略均衡意味着平台将以 “一定概率”监督,而餐饮公司也以 “一定概率”开设黑心作坊。其结果就是,黑心作坊屡禁不止。

上述 “猫鼠游戏”之所以没有纯战略均衡,抛开道德因素,关键原因是平台的监督成本太高。从事外卖业务的餐饮公司成千上万,而平台公司的人手和财力却非常有限,随时随地对这些餐饮公司进行审核、监督,成本太过高昂。那如何解决问题呢?

大道至简,千方百计降低监督成本。基本的思路是发动人民群众,让千千万万的消费者擦亮眼睛,去监督餐饮公司。单个平台去监督这么多餐饮公司,成本极其巨大,难以承受;但这个总量极大的监督成本,一旦摊销到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头上,则会变得微不足道。

而可采取的方案是,平台通过设计合理的机制,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鼓励线下消费者为线上消费者提供监督服务,将外卖产品的性质从 “信任品”转化为 “体验品”

4

共享单车有偿共享

但确实是共享经济

在华生活的外国人曾投票评出他们眼中的 “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网购和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的普及与共享经济理念的流行密不可分。有不少人说共享单车其实就是自行车租赁业务,拉上共享经济的大旗属于 “挂羊头卖狗肉”,名不副实。

在这些人看来,真正的共享,应该是共享那些已经在社会中存在的闲置资源。那么到底何谓共享?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也对政府制定规制政策有重要参考意义。

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原因是分工和专业化提高了生产率,而分工程度的大小则受制于市场范围。

这牵涉到 “体量效应”,许多生产都需要很高的固定成本, “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这些固定成本都必须摊销在使用者身上。

一笔不菲的固定成本,市场范围越大,使用者越多,摊销到每个使用者身上的就只有一点点,令人全然感觉不到。共享经济的本质就是让更多使用者来分摊固定成本,不论在生产端还是消费端,并无二致。

是不是共享经济,跟分享既有闲置资源,还是专门生产出来供人们分享,并无干系。共享既有闲置资源,能提高社会资源使用效率,当然值得肯定;但话说回来,哪一种既有闲置资源,不是人类之前生产出来的?

共享单车作为 “互联网支付情境下的自行车租赁业务”,当然是共享经济。从地铁口出来,乘客有骑单车的需求,但在每个地铁口都购买一辆单车,固定成本太高。

传统出租车是共享经济,因为绝大多数平头老百姓都负担不起雇用专职司机的固定成本。互联网情境下的滴滴出行与传统打车相比,提高了乘客与出租车的匹配效率,但在共享道理上,并无二致。

酒店是共享经济,因为绝大多数平头百姓都负担不起为了三天度假而在海边购买一套海景房的固定成本。药品开发过程中,需要一些昂贵的检测设备,任何一家中小型药企要单独购买,都负担不起;这时候政府出面,购买检测设备,让众多中小型药企分时租赁,也是共享经济。

再说回共享单车,政府对共享单车进行规制,避免其占道、阻碍交通,非常必要;但规制时,需要不以 “租赁”而废除之, 不以 “共享”而鼓励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更加深入地问一句:共享单车是否创造了社会价值?对此,答案应是肯定的。共享单车有效地解决了 “最后一公里”的实际需求。

此外,许多消费者可能不止一次有过这样的经历:刚买一辆新自行车,但吃个饭或者回一趟宿舍,出来后自行车就不翼而飞了。你是否发现,当许多人还在争执共享单车是真共享还是假共享时,偷车贼已不翼而飞了。

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曾说:“在人的一生中,你永远都无法回避经济学。”经济学或许无法改变世界,但它有能力改变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所以,学点经济学还是有用的,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

今日活动

你觉得有哪些经济学常识帮助你看清生活中的乱象?在留言区给大家分享一波吧!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赠出今天的主题图书《五分钟经济学》。

一本书了解互联网时代热点背后的经济逻辑!

-End-

编辑:山鬼 黄泓

观点资料来源:《五分钟经济学》

转载及合作请加微信:

BurningEmpty

大师身边宜聆教

未名湖畔好读书

关注经济逻辑的你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