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菲,我们首先能够想到的一定是她在乐坛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相比于现在的一些歌,她也创作以及演绎了很多深入人心的作品,成为了音乐的代表人。

当然,大家也都知道,出名要趁早,而趁早的代价就是自己所有的生活,都会曝光在闪光灯之下,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她发生的各种事情也都会被曝光。

不论是自己的恋情,还是婚姻,又或者本身教育孩子的态度,我们都可以感知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王菲教育孩子最为有名的一句话就是:“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相信有人会说,王菲唱的歌不好听、王菲的人品有问题、王菲对待婚姻的态度有问题,但是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吐槽她教育孩子之时的态度。

因为相比于娱乐圈一些明星教育自家孩子的状态,王菲可以称之为是一个称职的妈妈。

不管是李嫣,还是窦靖童,她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特征,都暗示她们平时和妈妈相处较好。

01“看见没?这是我妈,牛不牛!”

时隔几十年,王菲在2018年的时候又登上了春晚,这让很多人感到十分的震惊。

毕竟在我们看来,已经有些“过气”的选手,想要登上春晚也是非常的困难,但是王菲做到了,甚至从她的状态,我们可以看到岁月在她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

她还是那个玩心四起、有朝气、有想法、有主见的存在者。孩子在慢慢长大,却没有缺失对她的崇拜。

窦靖童在网上发了这样一段话:

“看见没?这是我妈,牛不牛”

感觉特别的骄傲。而这一句话既展现出来自家母亲的状态,又表现出来她对于妈妈的喜爱。

确实就像窦靖童本身认为的那样,王菲一直在人生路上不断的教育她,并且给她指明明灯,但却不会去刻意的强迫。

很多父母总是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变得越来越优秀,希望孩子能够在学业上有进步,将来成为某个行业的佼佼者,变得越来越优秀。

但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逼迫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让孩子对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事情充满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殊不知,就是因为这种强迫的原因,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差劲。因为缺乏兴趣的事情都会异常的枯燥,让她们越来越痛苦。

很多人会说,窦靖童和李嫣发展成这样的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她的父母有能力、有资本、有圈子可以给她们提供较好的条件,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相比于这些所谓的条件,王菲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一些特征,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如果细细的去思考,王菲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可能很多父母都无法做到,这并不和本身的阶级以及资产相关,而是父母内心的心态,教育孩子的方式。

02有一种很棒的妈妈叫王菲!

陪孩子探索她们感兴趣的事情

大家也都知道,李嫣生下来就是一个兔唇患者,而这样的消息,其实在王菲怀孕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但是她从来没有选择放弃过自己的女儿。

我们现在也看到,一个自信大方的李嫣,最为重要的是李嫣在小的时候,比较喜欢天文学,所以,每年王菲就会选择和她一起去实地勘测。

试想一下,这样的行为对于比较忙碌的王菲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但是她还是满足了自家女儿的想法。

而且以她的条件足以给自己的女儿请一个比较有名的老师,但是她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陪伴孩子,陪孩子探索她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不是任何一个家长都能够做到的。我们也应该思考是否是自己应该向她学习的地方。

给孩子有限度的自由

上面说到的有限度以及自由,很多人觉得十分的矛盾,但是从王菲身上却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种所谓的状态。

所谓的有限度是指保证两个孩子的安全,而所谓的自由就是当孩子有自我意识时,就不去强迫孩子,而是按照孩子所想的的发现自由发展。

或许在我们看来,窦靖童一直以来是一个较为叛逆的存在,她甚至考上音乐学校之后,觉得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随即退学。

只是面对这样的情况,王菲什么都没有说,这其实就是一种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

我们并不是说让爸爸妈妈按照王菲的行为,而是在孩子不断成长之时,感知到他们本身的主见,懂得适当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王菲只有一个,但我们可以借鉴王菲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王菲只有一个,但是我们也要明白王菲她本身也是一个妈妈。既然她能做到这样的行为,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呢?

想要让自己的孩子特立独行,父母也要付出。不管是从精神上还是物质条件提供上,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都是极其明显的。

在王菲身上,我们有哪些可以学习的点呢?

①对待孩子的态度

现在有一部分父母常常出现挫折教育,打击教育,喜欢通过打压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但是窦靖童在《幻月之城》这档综艺节目的时候,王菲没有任何遮拦的夸赞自己的女儿,表示她是最棒的。

这也是窦靖童的第一次尝试,赢得了妈妈的夸赞,她也非常的开心。相信这样的情况也是很多孩子内心所期望的,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对孩子这样做呢?鼓励、夸赞或许比打压效果更好。

②教育孩子有边界感

我们看到王菲和窦靖童,以及李嫣之间的相处就可以感知到,亲密又不失去距离,这确实是很多家庭教育孩子忽略的一点。

大多父母总是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自己想让孩子做什么就必须这样做。

实际上,边界感的存在可以让双方更加舒适,避免过度亲密影响到关系,致使矛盾增加。

所以,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够认识到亲子之间相处的模式,到底哪些才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