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末开始,中国平安的股价跌破前期80元的平台后便一路向下,持续了大半年。看着昔日万人追捧的白马股,沦落到如此地步也确实让不少股民嘘唏不已。截至7月28日收盘时,中国平安的股价自前复权的高点93.22元跌至53.11元,跌幅深度为43.03%,总市值已跌破10000亿元大关。那么,在中国平安的股价接近腰斩背后,它究竟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中国平安的股价下跌与保险行业前景有关

中国平安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在2018年为141.73万人,到2019年为116.69万人,同比下降近17.7%;再到2020年的102.38万人,同比又下降了12.3%。这个变化说明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平安以后再也不需要以往那么大规模的代理人团队,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保险行业“野蛮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其实就在中国平安股价下跌的同时期,保险行业板块内的其他个股行情走势也并不好。中国人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今年普遍下跌了20%到40%不等。从二级市场的走势来看,这说明中国平安所呈现的并不是一家公司的问题,而是整个保险行业的赛道出现了问题。一个行业有没有前景,能不能吸引资本,并不是看现在挣了多少钱,而是看未来能否持续地赚更多的钱。

第二、公司投资事业不顺,频繁踩雷

从2020年以来,中国平安的屡次投资“滑铁卢”让市场上的投资者大失所望。

汇丰银行在2020年迎来业绩和股价双重下跌的重大危机,作为汇丰的二股东,平安资管曾于2020年9月23日“加仓”至持股比例8%,因此中国平安对汇丰控股的投资一度浮亏达503亿港元。

2021年,华夏幸福主动承认“暴雷”,同样地作为华夏幸福的二股东,中国平安曾公开表示,投资华夏幸福的风险敞口为“股权投资180亿,表内债权投资360亿,一共540亿”。 尽管在华夏幸福身上踩了坑,但这似乎并未影响到平安在地产投资方面的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6月28日,中国平安斥资330亿元用于收购凯德公司位于中国的6个来福士资产组合的部分股权。一番投资过后,就有投资者指出,商业地产大势已去,中国平安可能是房地产行业最大和最后端的接盘侠。

第三、机构资金出货而众小散接盘

据已披露的2021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有:107.69亿股,累计占流通股比:58.9% ,较上期减少1.09亿股。从这份公告的结果上看,有机构投资者减持或抛售该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平安的股东人数呈现加速上涨之势。从2020年12月31日的70.05万户增加到2021年一季度末的95.84万户,增加了25.79万户,增加的幅度为36.82%。

不光是机构投资者减持或者抛售筹码,连最忠实的平安粉也认为它未来的表现不乐观从而选择了清仓。曾被《证券市场周刊》誉为在中国“复制巴菲特”最成功的三位投资人之一的李驰在6月26日表示已清仓中国平安,因此有网友戏称中国平安将十年铁粉熬走了。

第四、市场具有纠错功能

从2020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出,中国平安的营业总收入为1.218万亿元,同比增长4.23%,归属净利润同比负增长4.22%,业绩表现一般。2020年在营收、利润没有大涨的情况下,中国平安的股价从年内最低的62元上涨到93元,涨幅近50%。

去年二、三季度,浮躁的“市场先生”疯狂地报高价,导致中国平安的股价频频升高。虽然市场先生会犯错,但他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股票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一铁律上。在上市公司的业绩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对应的股票价格即使出现了大幅增长,最终也会像没有打好地基的大楼一样,根本支撑不住!

最后,市场上有一句话叫“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中国平安的股价在之前大涨过的基础上出现下跌也是情理之中,再叠加上市公司投资事业“滑铁卢”,未来业绩前景不明朗,部分机构投资者都选择了减持或抛售,但为何很多小散偏偏要做相反的选择呢?难道是这些小散认为他们比专业人士更专业?

风险提示: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交流,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