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鸟尽,弹弓藏。狡兔死,良狗烹”,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在报了自己的血海深仇后,成就了一番霸业后,立马就将自己的忠臣良相全都诛杀。秦始皇虽没有对帮自己打下江山的将领们下重手,但秦二世却对将朝廷血洗了一番,就连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也没放过。

汉高祖刘邦虽然靠着世家门阀上位,却将韩信、英布、彭越等开国功臣杀得相当彻底,剩下还有些来不及清算的世家在吕后当政期间也被逐个削弱失势。明朝的朱元璋是开国皇帝中猜忌之心最重的,光“胡蓝之狱”牵扯的人就上了十万,侥幸剩下的一半也在“靖难之变”后被明成祖朱棣斩杀殆尽。

有人说,只有原本就处于勋贵阶级、眼界高的人当上帝王才会自那胸宽广的帝王才能真正和臣子同甘共苦,驾驭得了千秋万业。但世家出身的唐开国皇帝李渊也斩杀过刘文静、阚棱等人;建立起“凌烟阁”的李世民也杀过开国大将罗艺、侯君集、张亮等人。

等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之前开国有功的世家全都被端了,就连长孙家族都没落得好下场。清朝的开国将领德格类、屯布禄、爱巴礼、阿济格、鳌拜等人都被皇太极、顺治、康熙三代诛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君臣之间的矛盾早在一开始就存在着,双方相互猜忌,一方怕死,一方怕谋反,两方不信任,也就形成了君臣猜忌的悖论,只看谁先绷不住。倘若臣子过度害怕君主猜忌,则会被逼谋反;而君王若过度害怕臣子谋反,则会像朱元璋这样大开杀戒。

但从未对开国功臣下过手的开国君主还是有的,此人便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历史上也仅有赵匡胤一人和臣子之间“打开天窗说亮话”,把君臣相互猜忌的心思给坦诚地说明白了。

赵匡胤于927年出生于军人世家,曾祖赵珽还曾担任过唐朝的丞相。公元951年,郭威建立后周,赵匡胤便跟随于他,为后周的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周也对他给予重用,公元959年,年仅7岁的柴宗训上位后,让他掌管禁军,拜其为节度使、检校太尉,位居正一品,这已经武官里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了。

幼帝加权臣的组合是最容易引发朝政动荡的,但当朝的宰相和涉政的皇太后却完全没有这等政治敏感性。边疆一有些风吹草动,宰相范质就忙不迭地将兵权都交予赵匡胤,让他率兵抵御。

如此良机,岂能错过,但聪明的赵匡胤得先为自己造势,以先帝尚且年幼为由,动摇军心、煽风点火。而后,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和亲信赵普等人接机将黄袍盖在假寐的赵匡胤身上,被“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假装惊醒,装出被迫的样子同意了谋反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来说,只要是谋反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血腥大战,但赵匡胤的这次谋反却并没有。他命令士兵回城后,不能侵掠百姓民众,不得迫害公卿,也不能惊扰太后和皇帝。诸将士就这么“毫无血性”、乖乖地跟着赵匡胤班师回朝了。

有意思的是,守卫都城的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曾经和赵匡胤出生入死的兄弟。他们见赵匡胤带着哗变的军队回城,直接将城门打敞。所有的后周将领中竟然只有韩通将领一人在仓促间想抵抗,结果还没来得及召集军队,就被身边的王彦升给杀了。

等军队已经兵不血刃、毫无声息地控制了整个都城,朝廷百官才知道赵匡胤谋权篡位已经成功,只能跟着新主混了。于是,赵匡胤在960年建立了宋朝,但是他也十分忧虑有人会模仿他谋反。只是宋朝根基未稳,此时诛杀大臣,势必引发反弹,后事难料。

聪明的赵匡胤便又想了一招,公元961年,宋太祖将石守信、王审琦、王彦升等高级将领都叫上一起喝酒,并装作幽怨的样子说自己这个皇帝不好当,还没有当节度使那会自由。众将士个个都是人精,忙称自己没有异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匡胤又说自己当时也没有异心,还不是黄袍加身,迫不得已。众将士一听,还以为自己都要被杀头了,纷纷惊恐大哭。这时赵匡胤才说,人生宛若白驹过隙,大家努力奋斗,不就是为了飞黄腾达,富贵长寿,让子孙后代都能享福。倘若现在就回归乡里,日夜纵欢,同时又与皇亲保持婚姻关系,不就已经达到了目标,君臣之间还没有猜忌,大家心安。

众将士听罢也万分无奈,只得在第二天纷纷告老还乡,宋朝的中央集权也因此加强。宋太祖赵匡胤不仅十分义气,没有事后再去追究功臣,还信守承诺,和开国将领们联姻,同时又保留着他们的头衔,让大家享福。宋朝初年在没有经历朝政动荡的情况下,就做到了十数年安稳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