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网时刻7月28日讯(通讯员 张媛 黄晓敏)土地不仅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还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更是农村发展的内生力。

天元区积极引导镇(街道)、村(社区)干部解放思想,多措并举,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让“土地生金”,采众家之长,做优规划,扬原生优势,唤醒沉睡资源;主体带动,创“一地四金”,稳定收益来源。

天元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疏通了源头,让水活起来了,村集体经济才会越来越壮大,农民才会越来越富。

零成本拿地,流转的是信任

三年的种植结构调整补贴已经结束,如果村民抛荒,就连105元/亩的耕地地力补贴都拿不到。今年年初,这个消息在雷打石镇胜塘村炸开了锅。

胜塘村有耕地1300多亩,已经全面退出水稻种植。不种水稻,种什么?没了政府补贴,农民的土地产生效益减少,怎么办?

胜塘村支村“两委”思量了许久,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胜塘村的土地一亩也不能抛荒,保证村民的耕地地力补贴不能丢。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些“沉睡”的土地“活”起来,发展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口袋“鼓起来”。

“单打独斗风险大,抱团取暖效益高。”村民们纷纷响应。今年3月下旬,胜塘村召开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会、理事会、监事会,村民小组长等会议。多次会议一致通过,全村农田免费托管给村委会管理,由村级丰胜土地合作社作为种植主体单位。

3月25日,胜塘村丰胜土地合作社实现了零成本拿地。

胜塘村党总支书记包小军很忐忑,也很振奋。村民将土地免费转让给村级合作社经营,是满满的信任,是沉甸甸的压力,更是无穷的动力。

今年70岁的黄孟冬带着孙子,以往靠着家里的3亩地过日子,现在土地没了任何收益,是包小军优先考虑的事情。最后,支村“两委”商量决定,将他的3亩地挂到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黄孟冬只要负责种、拿收益。

解决部分困难家庭的问题后,胜塘村支村“两委”着手将土地变“金”。

经过近半年的招商引资,目前,胜塘村已经引进5家单位分别种植玉米草800亩、莲蓬200亩,蔬菜60亩、牧草120亩、草皮80亩,全面退出了水稻种植,全部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40万元。

“由于老百姓对土地的感情深,以往零成本在村民手里拿地想都不敢想。”包小军说,“按照合作社章程,等合作社壮大以后,将合作社70%收入用于村民分红,30%用于村集体。”

土地变资产,变的是观念

土地流转得行不行,好不好?最终效益说了算。

三门镇月福村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2017年,全村率先拉开了新区“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试点的序幕。“三变”改革,让村民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村子也发生了大变化。

“叮咚、叮咚、叮咚”每个月5号,月福村村民周亿强的手机就响了。“4000多元的工资准时入到我的账户上了。没想到我也和城里的人一样拿工资了,甭提多开心。”

一开始,周亿强对这次“三变”改革是反对的。“谁知道以后的事!”这是他说得最多的。还要占用他家的茶树林建湖南裕农蔬果鲜切项目厂房,他更不乐意。

村里工作没少做,话也没少说,最终,周亿强还是“醒悟”了。他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当上“股东”后,又在湖南裕农蔬果鲜切基地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月福村还以种植结构调整为契机,通过收购农民自家种植的蔬菜、花卉,将进一步促进农民种植积极性,优化全村种植结构。

流转土地、直接用工、股金分红……像周亿强这样,月福村有很农户通过村里的“三变”改革试点,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走上了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里种养企业合股联营的发展致富道路。

来源:红网

作者:张媛 黄晓敏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21/07/28/971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