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一位名校高材生拿着简历来福耀公司求职,年过50的曹德旺看完简历后,竟然说:“你直接去锅炉车间,拉板车吧!”随后简历就丢进了垃圾桶,高材生还真去了,在车间一干就是7年……
在90年代,大学生这样的稀有人才在企业非常吃香,很多企业都求之不得。那么为什么曹德旺偏不按常理出牌,让他去车间干一些平常人都能干的体力活,而不是将他放在重要岗位上呢?
有可能是曹德旺在考验这位大学生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一年,二年,三年过去了……
名牌大学出身的陈居里就这样寂寂无闻地在车间干了7年的体力活,同事都把他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笑话。锅炉房的活又苦又累,一到夏天,人进到车间就会热得全身汗淋淋的,几乎没有人愿意干这份活,而陈居里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来回运输原料进去加热。
许多年轻人在车间呆了没几天就会忍不住吵嚷着换岗,在众多年轻工人当中,陈居里是干得最长久的。刚开始,大家一致认为陈居里坚持不了多久,最多半年就离岗走人,但是没曾想李居一做就是7年。
陈居里工作的第一年,大家觉得他性子沉稳,能吃苦,但是长久以后他们会觉得李居没出息,一个名牌大学生居然想一辈子窝在车间干苦力,那他这么多年书不是白读了。
车间的其他工人们在私下里嘲笑李居是个“傻子”,以他的学历完全可以在外面找到更轻松且薪水更高的工作,何必在车间吃苦呢?
一些工人见陈居里性子“木讷”,于是变着法的“欺负”他,到后来,陈居里的工作越来越多,而且一遇到什么问题,其他工人都会把责任推卸到他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曹德旺把陈居里叫到自己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替自己辩解一下呢?
陈居里从容不迫地说:“是金子总会发光,我相信自己能遇到伯乐。”
曹德旺接着问他:“你的学历很高,离开车间你会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为什么你愿意在我这里当一名普通工人呢?”
陈居里坦言道:“我舍弃高薪工作,坚持留在福耀,是因为我相信曹总您是一位脚踏实地做实业的良心企业家,您把员工们当作是您的家人,因此我相信只要我继续努力用心,总有一天你会注意到我的存在。”
陈居里的顿腹之言,曹德旺又岂会不理解。
曹德旺确实看中他,为了好好培养他,磨炼他的性格,才让他去车间干了7年体力活。若是陈居里能够忍受7年之苦,那么证明他是一个可用的人才。
让陈居里从最底层的工人开始做起,要让他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后来,陈居里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步一步从福耀底层做到总经理,再到副总裁。
当被问到自己凭什么能够坚持7年这么久的时间,陈居里说道:“我们一生当中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打杂中度过,遇到机会才能够做些重要的事。但无论如何,前面这数十年的杂事你是非做不可的。若不做,别人怎么认识你了解你呢?”
曹德旺自己也是如此,从他9岁开始就到处跟着父亲东奔西走,每天起早贪黑地做生意。纵使如此,还是穷得交不起学费,14岁就已经辍学了。
辍学后,曹德旺就出来闯荡社会,白手起家,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把生意做大做强,他待人诚信友善,做事有分寸,在艰辛的创业路上遇到许多帮助他的贵人。
从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摇身变成“世界玻璃大王”“中国首善”,为国家捐款220多亿,这其中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运气,我想还是曹德旺自身的韧劲、执着,以及他身上常人所没有的人格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被问到“中国首善”的称号,曹德旺曾谦逊地说:“在我看来,首善是袁隆平院士,我只是捐了一点钱,而他则是用自己的技术挽救了众多贫困穷苦家庭,这个才叫善!”
作为一名企业家,能够将自己所赚的钱无私奉献给社会,这样伟大的格局令人敬佩。
在曹德旺68岁那年,有人建议他把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分享给其他普通人,许多知名作家闻言纷纷主动要求帮他撰写。但是只有初中学历的曹德旺却一再坚持自己写,他说:“虽然我的文笔不是很好,但是我只有亲自写才能向你们表达出最真实的我。”
他是一位活得真实通透,而且充满智慧的老人,值得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