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著名的网红教授,吸引了很多青年学生的追随。

为满足更多同学的需要,陈果老师后来还跟一些知名平台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的课程,让即使不能进入复旦的人,也有了听到这位人气教授解说的机会。

然后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位曾被很多学生奉为“导师”的高校教授,已经逐渐销声匿迹,退出了大众的视线,陈果老师到底又经历了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人气教授到无人问津,一次失误成了重要转折

陈果教授的影响力,在当年可见一斑。哲学经常被人们认为是枯燥而不太“实用”的学科,大部分家长可能都不是很希望孩子选择这一“虚无缥缈”的专业。

而出生在上海一家知识分子家庭的陈果,却对哲学充满了兴趣,身为学霸的她既有着先天的优势,也有着后天的不懈努力,博士毕业后成为了大学思修课的教师。

思想品德修养这门高校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有着很大的灵活性,既可以参照课本一本一眼地读课文,也可以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显然陈教授是后者。

她声情并茂的教学,和紧贴当代学生关注问题的课堂内容,给很多处于迷茫中的大学生带去启发,特别是女生更容易把她当成学习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教授也受到了央视的关注,还邀请她参加了小撒主持的《开讲了》。没想到这次节目中,她将“耄耋”的耋(die二声)读成了“至”。

这样的失误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和质疑,明明是高中生皆知的读音,身为名校教授居然读错,一时间陈老师收到不少负面评价,后来变得越来越低调了。

教授的销声匿迹,并不叫人意外

第一,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是对校内学生授课,老师逐渐走出大家视线,回归大学课堂,更符合大学教授的职责和学生们的利益。

高等教育资源背后凝结着国家和学校的诸多支持,对于考入复旦的学生而言,有着享受陈老师教学的优先权,无论何时他们的学习应该得到首要保障。

第二,陈老师的教学内容,可能确实更适合大学生群体。很多人批判陈教授的课,是因为觉得她的理论听上去很正确,却往往缺乏现实作用。

其实笔者个人角度来说,也对陈老师一些观点不是很认同,但她给大学生输出的观念,我们必须承认确实是有积极的作用,给学生带去很好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如何,大学教育中的思想关怀不可少

关于陈老师的授课方式与内容,其实一直颇有争议,喜欢的同学和抵触的同学各执一词。虽然笔者个人来讲,并没有对这位教授的课堂内容很青睐,但不能否认我们需要这样的老师。

各高校的高等教育风格和模式都有很大差异,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普遍需要改进的方面。正如上文提到的思修课,事实上在不少大学里,成为了走形式的课程。

好几个系的同学,坐在大型阶梯教室内,老师拿着课件、捧着教材读读课文,学生们在底下要么睡觉,要么选择做其他科目的作业。

如果每所大学的老师,都能像陈教授那样,认真考虑授课内容,将大学思修课从一种“佛系”课堂变成真的有教育意义、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教育则又将上升一个水准。

我们知道,学生在初中、高中时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学习考试科目已经让他们感到很辛苦,所以提升类似思修课的地位是不现实的。

而大学教育却更加灵活,学生们也有着更多时间和精力,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里,增加思修课比重,并切实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是非常有意义的。

【笔者寄语】随着信息的通达和网络的进步,很多高校教授从原本遥不可及的形象,走进了大众的视线。很多普通学生,也能通过一些渠道,来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无疑给更多同学,带去了便利和成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让广大学生们能有机会了解名校和名校老师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们也呼吁,教育不能“网红化”,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其他朋友,需要的是真正有内涵的老师,部分大学老师过度宣传的行为应该得到一定限制。

话题:你认为陈果的课怎么样呢?

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删除,更多高校信息可进入主页了解)